标题 | 探索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谢利玉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和数的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及几何形体等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09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传授解题方法,忽视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培养,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能力,思维发展受到限制,这种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设计实验方案,提升数学思维 教师要想让学生自觉进行实验,就必须在讲课过程中告知实验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教学固然有优点,但要适量,让学生动手实践,以此来帮助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程中,不但保证了学习的主动性还帮助他们自觉地建立了知识体系,并进行及时的现固与复习。这样一来,学生便可在实验中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体积"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个胡萝ト道具,并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出胡萝ト的体积吗?”有学生说:“可以先利用外力将该道具打碎,从而改变该道具的形状,再通过量杯计算出其体积。”有学生说:“利用重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可先将该道具分出一块1厘米的小块胡萝ト,在测量出该小块胡夢ト有多重之后,继续测量,从而得到胡萝ト的体积大小。"有学生说:“可以利用水计算出胡萝ト的体积。将胡夢ト放进一个满是水的量杯中,必然有水溢出,这时只要将总体积减去剩余体积,便可计算出该道具的体积。"在学生闻述完各自的想法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方法计算胡萝ト的体积。然后,总结评价说:“你们刚才所说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错误的,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应用后两种方法。 二、开展实验探究,提升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重复实验,而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从而主动进行深入思考,使其探究能力得到増强。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笔者在课堂上明确一个任务,就是先整理数据,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进行猜想并验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实验一一抛硬币。待实验结束,笔者提出问题:“究竟哪一面朝上的概率更高?”学生结合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一样。此时,笔者不予以评价,而是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方案进行试验。实验过程是先记录实验结果,再进行分析。接下来,学生通过组内的配合及交流,得出了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笔者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注意结合学生活泼好玩的性情。因此,教师需要保證安排的实验是有趣的,能够吸引人的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会觉得知识晦涩难懂。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不但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在数学实验活动结束后,帯领学生将实验与书本相结合,整理得出本堂课的知识点,随后再针对实验这一部分,对各个小组的结论进行一定的评价,最后对学生讲解正确的结论,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思考。 三、全课型聚焦思维本位 基于整体性构建进行研究,项目组从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发展的能力。以数学思维发展为核心,全课型推进数学PBL(以问题为导向)学习,并扩展PBL的内涵,将P定位为:一是问题 Problem,二是项目 Project。首先将课型分为复习课、新授课、方法联想课、练习课、综合课。其中,基于问题的是新授课、复习课、方法联想课和练习课,基于项目的是综合课。两类课型推进的抓手是学习单,学习单分为一课两单(教师单和学生单),以学习单的设计替代以往传统的备课,确保常态化使用。从“问题引发(学什么)一问题探究(怎么学)一问题解决(学得如何)”三个维度来设计。项目组提出“以三次整合凝练本原性问题,将本原性问题分解成层层深入、逻辑关联、探究空间大的问题串”,问题串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内容的呈现过程、目标的达成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所有课型的核心指向"问题主线、思维本位”,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思想赋能,让教与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其深度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了“会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具有合作和创新精神,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学习能力。 四、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如果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口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如果教师再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只是任务式地把教科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其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上,还要求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以探究和创新的状态去积极追求知识,敢于标新立异。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乃至走向社会时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风. 数形结合思想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提升[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938-939. [2]朱湘莲.关注算理,在深度学习中提升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