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语文整本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范文

    薛欣

    摘要:本文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出发,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例,对高中阶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读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鸟瞰、解剖、会通”之“三步”读书法。阅读活动的推进上力求丰富而实用。

    关键词:整本书 文化苦旅 阅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25

    整本书阅读基本方法在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存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及对阅读教学的现实需求,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为首个学习任务群,“读整本的书”越來越受到学者及一线教师的重视,并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与思路。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与现代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是,从当前的阅读教学情况看,高中生的整本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将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出发,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例,对高中阶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希望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阅读书目的选择也可以参考这三个角度,一是能增进学生的知识,二是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

    学生的年龄和年级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相应的有所不同。考虑高中生具有思想性的深刻论述能力,所以选择了文化作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思想文化境界,完成对传统散文的继承和超越;其中《道士塔》《莫高窟》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 出版三十余年,持续畅销,逾千万册的经典长销数据,掀起文化阅读浪潮;深受学生、家长及各阶层人士喜爱,被推荐阅读次数与受欢迎程度极高。这部作品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这是一本文学启蒙之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二、整本阅读活动的推进

    1、阅读策略指导。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虽说学生是主体,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丝毫不能缺席的。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莫提勒·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认为读者应遵循阅读规律循序渐进的走近文本,关注文本内容、文本特点、文本的现实价值等几个层面。

    以此为原则,要求学生面对这部作品时,循序渐进的掌握文本。导读课上,先指导学生走近作者,关注书名、目录、章节、扉页、序言、名家评论。再走进作品,读懂并读透作品。

    在读书方法上,指导学生采用“鸟瞰、解剖、会通”之“三步”读书法。先梳理全书结构,形成初读印象,即“鸟瞰”;再沉下心去,进行点评批注,品析文本的细节之处,即“解剖”;最后通过内容重构,让学生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深刻的分析,即“会通”。

    根据文本特质,设置具体问题,如“《文化苦旅》为什么要用苦字,你对文化苦旅的苦有怎样的体会和理解?”让学生去体会“苦”字是如何贯穿整部作品的,并感受“苦”所承载的深刻意味。

    2、中期开展有效的活动指导

    (1)活动前提出阅读要求:先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三点:积累好词好句,大声吟咏精美段落,随手记下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与发现,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

    (2)推荐一些精读篇目,如《道士塔》《莫高窟》《风雨天一阁》《白发苏州》《都江堰》等精品篇目。如有条件,提倡学生走近这些名胜古迹,做更深入的探索。去感受作品中自然背景下的人文气息,去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去领悟“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的“大散文”特点。

    (3)按计划管控阅读时间。制定阅读量表,每天安排班级阅读时间,并派专人负责阅读时间和数量的记录。我安排每天早读前十五分钟和晚自习前十五分钟为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的阅读。

    (4)跟进阅读过程中,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为了让整本书阅读持续有效的进行,要定期检查阅读进度,并开展活动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具体举办了以下活动:

    读书交流会:通过交流活动,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热情。

    项目式阅读活动:每周至少安排一个项目,并分组完成。如主题板报、手抄报、文案策划、好词好句推荐、最美声音选拔。

    成果展示栏:在教室外面走廊处辟出一版展示专区,用来展示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如词句摘抄、读后感、随笔、阅读记录卡、经典语段书法展等。

    利用现代媒体,跨界阅读:所谓跨界阅读,是指突破纸质阅读的单一方式,尽可能的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综合阅读;定期观看余秋雨的《中国文化必修课》。

    用比赛来带动热情:开展了两次征文活动。一次为“我写大散文”,仿照余秋雨的大散文体例,去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名胜,并进一步挖掘名胜背后的故事,寄情于景,让自热与文化契合。另一次为“与?? 对话”,选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与他进行跨时空对话,如《都江堰》中的李冰,《道士塔》中的王圆箓,《黄州突围》中的苏轼,《巴金百年》中的巴金。鼓励学生在品读作品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整本阅读活动推进心得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新标准》的颁布,整本书阅读这一全新的阅读形式走进了师生的生活,自然也成为一线高中教师关注的热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也遭遇了不少教学的困惑:

    1.当学校教学任务的刚性需求与整本书阅读的柔性特点产生矛盾时,怎样在时间上进行取舍。

    2.课程整合怎样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

    3.对制定的阅读计划及安排的阅读任务,学生能按时完成的实属凤毛麟角。

    4.课程建设不够系统化。

    5.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来评价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效果。

    总之,整本书阅读对师生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是一项阅读考验。如上种种问题,涉及学校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的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多方面、多层面进行大胆探索、梳理和研讨。书海浩瀚,经典众多,“整本书阅读”实践难以穷尽。作为教师,我对“整本阅读”的教学,仍然在摸索之中,希望用自己的读书热情来点燃学生,让学生也成为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参考文献

    [1]蒋龙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开设阅读课及推进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90427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