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国跨流域调水的影响 |
范文 | 刘振杰 范泽帅 黄琳茵 黄诗琦 摘要: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一项重大举措,解决了水资源分布不均且供需矛盾等问题。中国的南水北调尤为著名,而其产生的影响也应全面客观分析。笔者根据所查资料,进行客观分析比对,浅谈中国跨流域调水的综合影响,以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影响分析 前些年,一本由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所写的名为《人类简史》的一本书不仅获得了全球学术界的瞩目,而且引起了一般公众的广泛兴趣。该书的主要分析了人类改变历史的三个阶段: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智人失去控制权。当今人类社会只发展到了第二阶段,所以人类不但能够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且让这个世界更因人类有理性的改造更加有意义。其中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人类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一项巨大工程。 跨流域调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可以被看为智人征服世界的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其可追溯到隋朝的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正如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所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该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从历史角度对隋炀帝的是否功过进行了评价。抛开隋炀帝苛政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本诗指出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靠此运河的历史事实,其功绩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比拟。可见该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其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为了平衡南北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该资源主要是经济资源的供给。与北方相比较之下,南方因为地理环境的优越,将北方战乱格挡在外,加之其天然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南方随之变成了富庶的地区,被冠之“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正是南北地域的差异,建都在北方的隋炀帝想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来使国都更加殷实一些。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利用水道交通的便利牵制南方的割据势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京杭大运河不仅造福了隋朝,后面的朝代不断地对京杭大运河“缝缝补补”,元代时开凿的重点段是山东,明清时期再次将运河修建深入山东腹地。但到了近代,由于铁路的方便和普及,运河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渐渐地成为明日黄花了。自从黄河改道后,运河的山东段逐渐淤废。后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后,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至此,新的运输方式的普及将跨流域调水的航运功能带向了尽头。 但缺失了航运价值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并没有因此而不再被重视。特别是在水资源分配急剧不平衡的今天,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以供水为主的跨流域供水工程,比如:中国山东省的引黄济青工程、广东省的东深供水工程等。最具著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基于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而北方人均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8.3%的原因,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刻不容缓,其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系起来。东线线路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调水规模和延长输水线路。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通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线路是水源从汉江流域,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到终点北京。而作为工程量巨大的西线线路,则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该项工程,补充了水资源的缺口,使得缺水地区预留出可供规划的空间资源,从根本上缓解缺水引发的恶性循环问题。与此同时,该工程也改善了北方地区的饮水质量,特别是那种水资源总量上不缺乏,但可供饮用水缺乏的地区,例如在南水北调的中线,目的地的地下水含氟量超标,而在东线地区地下水含碱过多的地区,人们的饮用水质量有所提高。北方地区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得以延续,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开发。 不过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自然的大工程,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输水通道的建立就得占用一些未开发的森林面积,据数据统计可知,长江上游的森林植被的面积由50年代覆盖率26%减少到1974年的13.1%,其减少量竟然达到了一半之多。在西线的森林的涵水能力也由4000亿立方米下降到1000亿立方米。更加严重的是荒漠化的扩大和冰川的退缩,导致了此类地区自然水源供给的不稳定性。而在水源的供给地区,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量也不容乐观,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在实行跨流域调水时,部分地区大大面积农田会受到损害,野生生物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更有甚者,有的区地因为水道的修改需要占用原来的村庄,使得老百姓被迫迁徙。如果跨流域调水不得当,将会使生态环境恶化。此外,相应的淡水区域也会被影响,跨流域调水会引起水流倒灌,水质恶化等现象,增加生物性堆积物,影响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在跨流域调水过程中,输水沿线可能会受到部分面积的沼泽化。当输水沿线或者是受水区属于高地区、高水位地段,这样大量的输入水会流入地下,并与地下水结合,这时渠道两侧可能发生盐渍化现象。 破坏虽是不容小视的,但与它为人们所带来的福祉相比的话,该项工程可是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总体上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改善黄河两岸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其已经为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在调入水区域内的生态自然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比如,在西线甘肃地域、东线山东地域的农业作物得以充分灌溉。在跨流域调水之前该地区因为降水量少或者不均衡问题,使得该地区农业发展缓慢、稳定性差,因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缺乏会造成相关经济的缓慢增长。跨流域调水后当地的农、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人们可以自给自足,农产品及相关副产品可以销售往其他地方。而在调水工程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流域工程,以上水域贯穿了中国的南北,因此改善了当时的航运条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此外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偏远地区的发电问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解决,利用水力发电的形式为该地区供电,减小地区发展的贫富差距,共享科技成果。对于多洪涝灾害区域,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小洪水灾害,排泄富余的水资源,将其进行有效利用。此外,某些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因为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因此产生了恶化,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而跨流域调水解决了水质不能够更新问题,因此改善了当地水资源状况、解决了当地人长期饮用苦涩水的历史,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利于植物政治、间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对相关地区的旅游业有促进作用,人们会根据需要为跨流域调水工程精心设计并修建大坝,当大坝修成后,其可成为当地旅游区。 同时,该项工程生效的时间还比较短,我们不应该仅仅是局限于用现在所发挥的作用来评价它,而是去放眼整个人类生存的文明,就跟京杭大运河一样,造福人类超过千年之久。 或许以上的跨流域调水的作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没有太熟悉,但例如被称为“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农夫山泉却被公众熟知,该项目涉及到跨流域调水工程,不仅缓解了南北饮用水源的不均衡的问题,还解决了局部水源不均衡的问题。跨流域调水的益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在享用着跨流域调水的好处。 总而言之,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有利有弊的工程,我们不能够因为它对环境有害就去否定它,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社会因素,当其利大于弊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为其合理存在的依据,跨流域调水也是智人将世界赋予重大意义的传承千古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姜仁贵,解建仓,朱记伟,刘玒玒.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HYPERLINK"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TTB201503052&dbcode=CJFQ&dbname=CJFD2015&v="\t"kcmstarget"[J].水土保持通报,2015(03). [2]王海潮,蒋云钟,王浩,鲁帆.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对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启示HYPERLINK"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JWJ200801019&dbcode=CJFQ&dbname=CJFD2008&v="\t"kcmstarget"[J].水利水电技术,2008(01). [3]郑连第.中国历史上的跨流域调水工程HYPERLINK"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NSBD2003S1007&dbcode=CJFQ&dbname=CJFD2003&v="\t"kcmstarget"[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S1). [4]陈柯明,韩义超,李波. 跨流域调水工程中调蓄工程的调度研究HYPERLINK"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ZNSD200304034&dbcode=CJFQ&dbname=CJFD2003&v="\t"kcmstarget"[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04). [5]沈文兴.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问题探讨HYPERLINK"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FJNJ200706036&dbcode=CJFQ&dbname=CJFD2007&v="\t"kcmstarget"[J].能源与环境,2007(06). [6]陈玉恒.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HYPERLINK"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BXX200302033&dbcode=CJFQ&dbname=CJFD2003&v="\t"kcmstarget"[J].西北水電,2003(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