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范文

    周昌树

    摘要:知识目标的达成,不再是我们如今教学的追求。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以及数学思维的能力,更为重要。概念教学,又该如何突破一味的“讲概念、理解概念、记概念”的模式?怎样才能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让教学不止停留在表面,而是让学生去挖掘概念里深层次的东西?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63

    知识目标的达成,不再是我们如今教学的追求。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以及数学思维的能力,更为重要。概念教学,又该如何突破一味的“讲概念、理解概念、记概念”的模式?怎样才能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让教学不止停留在表面,而是让学生去挖掘概念里深层次的东西?

    在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课堂观摩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仍有不足、教学思维不够灵敏。在阅读相关论文、期刊,与经验型教师不断的交流、讨论和反思的过程中,我慢慢有所体会、有了方向。想要挖掘概念里深层次的东西,无论整个教学过程、老师的提问、练习的设计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通过怎样的设计来达成这些目标?不仅如此,每一个设计如何提问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回顾知识、突破重难点?本文主要以具体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为例,展开策略探讨。

    一、教师提问有思考

    以《线段、直线、射线》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的教学设计通常比较简单、直接。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线段特点;环节二:出示直线、射线,学生寻找特点;环节三:小组合作探究,整理线段、直线、射线的异同;环节四:看线说名称,巩固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环节五:通过一点画射线、通过一点画直线;环节六:复习小结,延伸练习。孩子们对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掌握得不错,可总感觉这种认识漂浮在表面,没有沉下去挖掘到它们的实质。对孩子们来说,概念的了解很简单,一说就懂、一看就明白,而实际的内涵、数学中更本质的东西,还是需要在老师的一步步提问设疑中,引发他们不断的思考。

    首先,直接画射线、直线让学生发现特点,虽说较为容易、但思维不够。复习线段特点后,介绍直线、射线名称,先让学生开放式的猜想它们的样子、再画、再发现它们的特点,通过这样思维的碰撞和对比,学生對它们特点的掌握会更容易一些。在对比特点、归纳总结时,老师也可适当帮助学生建构表格框架。其次,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延伸”一词的实际含义,除了可以通过学生画一画、课件的动态展示外,还可以适当追问:谁更长?将抽象的“延伸”过渡到能否测量这一实质。无论是一边还是两边可以无限延伸,都说明了它们无法测量出长度。再次,则是在练习的设计上变式的加入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稍显弯曲的线,又例如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角......让学生在其中找今天学习的线,不仅回顾区分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加深了对线段可测量长度的认识,同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通过“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的认识基础上,还可以自然过渡到名称的必要性,将线段、直线、射线的名称符号化。

    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它有它的内涵、产生、运用、延伸......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的。所以“由表及里”的概念教学,还需我们懂得如何提问、如何设计,引导学生深挖概念的本质。

    二、教学设计会设“坑”

    这儿所谓的“坑”,是教学设计所抛出的、呈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其教学目的、意义以及对知识的突破。

    以《周长》一课的教学为例,从踩草坪引发围草坪,引出“一周”这一概念,并突破了学生对一周的理解:沿着边线,走一圈,回到起点。再由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逐渐过渡到图形的一周,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出示了

    三个图形,在学生指的过程中则充分突破了延边线、回到起点、封闭图形这些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接着到测量两种典型的图形,充分教学了直边图形的测量方法和曲边图形的测量方法,并结合图形边线拉直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最后予以运用、汇报、交流、延伸。可谓是逻辑清楚、设计巧妙,不仅如此,她还巧用语言、及时表扬,不同形式地予以学生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

    从大体逻辑上提出从解决形状上“一周”到指一指生活中图形的周长再到抽象出的图形。强调“比长度”:谁长谁短,引出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的必要性。并在细节上做出指引,比如“”这一变式,不仅能巩固周长应在封闭图形这一前提下,还可强调周长与长度的不同,并强调充分利用线的变化、颜色对孩子视觉冲击及概念的巩固。在学生活动方面,也应更大胆、开放,提出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分类、自己量图形周长,能更充分地让课堂活起来。师可提出问题:哪些图形好解决?设计冲突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进而明确方法,对图形分类后打包处理,如直边的直接测每段长度后加起来、曲边的利用“化曲为直”用线围一周后拉直再量。

    反思我们的教学,好像逐渐缺少了给学生设“坑”,而是帮学生填“坑”,总想给学生一条条平稳顺畅的路,殊不知正是因为有坑,学生才会记忆更深刻。无论他们怎么摔倒、绊一跤或顺利绕过,都会调动起他们的思维,成为他们的记忆。

    教学中,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也是设“坑”、抛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顺着我自己的思考方式,提供几种优化方法给他们讲解、供他们选择,只有学生自己尝试过、研究过,遇到问题思考过怎样解决,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并把这样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这样,课堂才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孩子们的主场。我们在其中只需要做一名好的导演,好的设坑者。

    三、教学评价多表扬

    公租房这一客观条件下,班上有不少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孩子。我不想以后他们回想起自己的小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是闷闷不乐的,是按着家长、老师的流水线制作的作品。正如华应龙老师曾说,“学校,要让孩子学会微笑”。马克斯·范梅南也曾说:“教育教学要使学生有心灵和精神的‘惊喜,有‘获得的惊喜和‘成功的惊喜。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比起我们小时候,他们好像显得更辛苦,缺少儿童时期的欢笑、玩耍,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陪伴。慢慢依赖电子产品、游戏,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但我仍希望在一声声肯定、表扬中,他们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去“获得”、去“成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收获成长。

    也正如“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予我们的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小学生更是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表扬,每个孩子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不再留下少一次表扬的遗憾。

    参考文献

    [1] 瞿瑛.引导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 2016

    [2] 单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3] 林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评论.2014(08)

    [4] 陈建强.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5] 范文菊.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2(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