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
范文 | 苑桂霞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起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数学综合能力。为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概念,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出高中生系统化的数学思维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047 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逐渐被社会各界重视起来,为此,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将高中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要将学生综合的数学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以及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措施。 一、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夯实数学基础 为优化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模式,首先,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往的数学知识中总结新知识,以此来加深知识印象。新课标改革后,高中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體现了逐次深入的特点。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平面向量》和《三角形恒等变换》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这些知识都是可以衔接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平面向量”后,鼓励高中生通过复习来自主找出其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延伸出“三角形恒等变换”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主动的复习、思考,不仅能够填补他们学习上的漏洞,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促成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围绕学生的认知来进行适度的知识延伸,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夯实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分析现阶段的学生学习现状,并结合接下来的数学教学重点,以此来作为知识延伸的依据,能够有效构建出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体系。最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定量的数学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合理化的练习与总结,能够有效帮助高中生理清数学知识的概念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养成了系统化的数学解题思路,其的数学基础也因此而得到了进一步的牢固。 二、丰富核心素养内容,养成数学思维 以高中数学教材《常用逻辑用语》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这一章节有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衔接,并且这一特点也在教材上体现了出来。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应用这些逻辑用语造句,以此来明确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概念和意义,从而促进自身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其次,高中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学习题来加深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内容。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当前市面上的数学练习题也体现出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特点,习题的题干或提问也大多能围绕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师在选择数学习题时应当选择有特点的、内容可深入的、并能体现教学重点的习题,切不可选择过难或过易的练习题,其不仅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反而还会降低其练习的效率,不利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目的的达成。 三、利用数学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数学意识,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及其相关规律,并使学生在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会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会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进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讲解数学概念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扎实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逻辑思维。以“向量的概念”的教学内容为例,本节的教学目标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减、乘运算,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律。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应向学生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表示方法,并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加法、减法,以及数乘向量和它们的运算规律,要求学生会用空间向量的运算,以运算规律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培养学生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对事物个性和共性联系的认知水平。 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时,学生如果采用正向思维方式,有可能会陷入思考问题的困境中,不利于后续的数学学习。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先找出问题中出现的条件,然后深入分析每个条件,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验证获得的结果。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统计教学中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中会涉及概率知识和统计知识,且上述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因而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和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样本空间与事件”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应组织学生进行随机试验,在随机试验中使学生掌握样本空间的概念,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含义。教师通过统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具备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穆萍.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策略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20,(3):120. [2]杨政菊.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20:1-4. [3]邓云丽.例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1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