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范文

    陆孔森

    摘要:在生活化情境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09

    引言

    初中物理知识点相对简单,但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物理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思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能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以学生为主,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物理学科本身就比较难,概念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所讲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带领着学生去学习物理,让学生不再觉得物理难学,而且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进行沟通,从而使得教师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

    教师如果将物理教学生活化,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把那些概念放在生活中,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这样也能够使得物理可以被听见被看见。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对概念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物理的过程当中,要学会联系生活当中的一些情景,然后通过这些情景将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告知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压强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先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分别用手指按住圆珠笔的两端,让学生感受到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一下钉钉子,分别用一个非常尖锐的钉子,还有一个已经钝了的钉子,往木头里面钉。通过体验还有观察,学生可以明显发现,用手指接触圆珠笔的尖端,手指会感觉到一定的疼痛感,但是接触圆珠笔的平端的时候,手指不痛。用尖锐的钉子钉木板,很快就钉进去了。但是钝的钉子在钉的时候会很费力,而且还不能完全钉进去。针对这些现象,学生都会感觉到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其实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还不会用物理的知识去进行解释。教师在学生表示疑惑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引入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那就是压强,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跟受力的面积之间的比,就叫做压强。压强越大的话,压力的作用也就会越明显。反过来说,就是物体受力的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就会越明显。因此,圆珠笔的尖端会让手指产生疼痛,尖锐的钉子钉得快、钉得深,也就能用压强的知识进行解释了。

    (二)课堂学习实现生活化

    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也很重,对新奇的东西总是比较感兴趣,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很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在课堂中也就比较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只进行概念的讲解,这样会使得学生听着听着就会觉得枯燥或者是注意力被其他东西吸引了。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首先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一些,让学生可以用十分的注意力跟着教师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进他们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对物理的抵触心理。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入,可以更好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判断与选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学生在坐火车的时候,明明自己坐的火车没有动,但是看到对面的火车动的时候,却觉得是自己所坐的火车也动了,这是为什么?而且在火车行驶的过程中,看窗户两边的树的时候,为什么会感觉树一直在往后退。通过这样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以及判断不同情况参照物又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三)实验活动生活化

    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免不了会做一些实验。有的实验需要准备很多的实验器材,但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时间有限,加上有的实验器材不全,就很难给学生呈现出比较好的实验效果。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可以让实验更加地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实验更加具有活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物理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制作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设备。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实验设备,既可提高动手能力,又可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自然地走进物理学习当中,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声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传声筒,准备两个一次性的纸杯,分别在底部打一个孔,然后把准备好的绳子,从孔当中穿过去系紧,然后再把绳子拉直,在纸杯两边的人,就可以进行沟通了。通过制作传声筒就能有效地证明声音需要通过介质进行传播。

    结论

    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实践证明,只有把物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进入课堂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到课堂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所见所闻,才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让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顾晓芳.“三生三试”主题式情境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摩擦力”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09):59-61+64.

    [2]刘志强.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46.

    [3]张重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浅议[J].黑龙江科学,2020,11(17):136-137.

    [4]朱从科.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9):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6: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