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范文

    彭倩

    摘要: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下文简称“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在美术教学中可借助给予肯定性评价等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创新意识,并显著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意识,促使其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肯定”中爱上美术。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254

    一、引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绘画和图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未能发育完全,导致其在流畅地画出直线、曲线等线条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正处于图像的敏感期,初步表现出对规律线条和图案的喜好,需要通过肯定性评价充分引导其初步认识不同种类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学会用线条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肯定性评价”策略运用现状

    目前,随着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美术教师开始使用肯定性评价为课堂增添趣味性,通过肯定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但有一部分教师因受到传统教学“严师出高徒”论的影响,难以适应并转变教学模式,依旧以过去重视技巧而轻视兴趣、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重视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而轻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激发的导向来建构课堂,使得“肯定性评价”有名无实。另一部分教师对“肯定性评价”的理解还仅停留在“一味夸奖”和“给予正反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层面,缺乏教学洞察力。导致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反馈,不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肯定性的评价,削弱了教学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将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会变的线》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肯定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从而达成课程原定目标进行分析和探讨,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肯定”让学生爱上美术的指导策略。

    三、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的“肯定性评价”有效策略

    (一)肯定学生感受,鼓励学生表达

    学生认识美术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感官刺激,获得直观体验,进而产生浅层次的感性认识和自身感受。学生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通过自己独一无二的感知觉得到个性化的感受,积累对于美术的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丰富课堂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感知觉资源,并通过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感受来营造一个“自由而受保护”的心理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会变的线》为例,教师通过用扭转折叠丝带制造出曲线、让学生观看《线条魔术》的动画视频、提问让学生穷举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让学生重新认识身边的线条和美术,思考美术对于自身的意义。并允许学生表達自己对于这些线条的感受,来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感受,营造自由的表达和创作空间,积累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二)针对学生创作,肯定学生实践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感受体悟和知识技能过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尝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学生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美术实践活动,是展现自己创造力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自主创作,以好奇和期待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创作,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使学生获得持续、有效的正面反馈。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会变的线》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让学生们一边感受音乐一边进行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联想。利用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之处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作实践,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具体地给予肯定和建议,针对学生的创作来肯定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思考,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在经过感受、学习、表达和创作实践之后,会进入初步的理性思考阶段,他们将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审视自身的创作,思考怎样优化和改良自己的创作,探究实践的意义。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材料,以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自身的创作实践,并指导他们探究实践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会变的线》为例,教师让学生们欣赏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吴冠中的《春如线》,并进行小组讨论画面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线条,表现了什么形象,画家的创造力表现在哪里等等。旨在用欣赏名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引导学生思考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反思提高自身的艺术实践,进一步领略艺术创作的表现力,以及启发他们对于线条的探究和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四)适当运用表扬,提升创新能力

    学生在感受表达、创作实践和思考探究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主动性和“顿悟瞬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新,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究,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最后,为学生布置一系列有趣的课外作业,把美术时间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学更加浅显,但也更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兴趣、积累感性经验、鼓励学生探究和培育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师可适当运用肯定性评价来达到自身教学目的,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引导其初步认识艺术创作和实践给人带来的美感,学会用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促进其手-眼-脑的协调发育,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为之后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洁.自主+合作+创新=美术有效教学——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7.

    [2]李岱珍.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新探[J].《中华少年》,2018:148-1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5: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