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语文学习兴趣 |
范文 | 陈子恒 摘要:在农村,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兴趣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引导学生建立兴趣的方式。本文立足农村学生的实际,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语文兴趣引导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农村教学;语文学习;兴趣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259 一、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要工具,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的長期且大量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尽管中小学语文教学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教学成效与付出不成正比,尤其在农村学校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会发现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大部分的阅读都局限于教材课本,很多时候没有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一味的强制灌输,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本文就此展开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策略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相较于城市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普遍在语文课堂上发言展示的机会少,发言率比较低,学生与教师互动方式单一,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教导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看起来是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但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缺乏信息的交流互动,学生仅仅是作为知识的接收者,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更缺少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的勇气。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而且,教师上课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课本本身,很少涉及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导致学生对很多事物缺乏清晰完整的认知。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 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要求语文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启发同学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亲近学生的教师,他的课堂氛围会比较轻松,学生乐于上这教师的课程,遇到问题的话会主动探索学习。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首先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主动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是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行来,对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并敢于和教师、同学们进行讨论,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仅仅盲从于教师,不知所以的接受教师的灌输。 (二)利用环境优势,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农村环境与城市差异较大,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亲近自然。当前中小学课本中选择的课文,有许多是描述自然环境、动植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基于课本内容,亲近大自然,观察自然环境与自然中的动植物。以语文课本为基础,走进自然,建立起课本与自然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然,以此激发农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七年级下册课文《紫藤萝瀑布》为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有条件的可以近距离观察身边的紫藤萝,在实际场景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近距离观察紫藤庐的开花状态,感受作者的用词等。并就此展开,训练学生思维,观察生活中其他的动植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鼓励课外阅读,激发语文学习热情 阅读是语文的灵魂,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立足课本,激发阅读兴趣,只有对课外读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阅读、高效阅读。课外读物的推荐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以课外读物《昆虫记》推荐为例,农村的孩子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小昆虫,立足于这个生活环境,可以给学生推荐《昆虫记》,并设计问题引入“昆虫是农村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果让大家写出自己了解最多的一种昆虫,大家会写哪种昆虫?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这一昆虫?”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纵使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种,但是对昆虫的了解却真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详细写出自己最了解的昆虫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为大家推荐《昆虫记》,敦促大家认真阅读,看看法布尔是如何描写咱们最常见的昆虫的……”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感受到了挫折,而《昆虫记》一书的推荐则又使得学生见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便使得学生对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充满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与了解积极性,因为他们也想通过阅读了解法布尔这名作家是如何深入浅出地描写自己最常见的小昆虫的,如此一来,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很容易便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昆虫记》这一本书。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学生虽然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外部诱因,学生常常不够自觉。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适时的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大的阅读计划,在计划的引领下去阅读,并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情况下,自行对阅读进展做好安排,保证了课外阅读的进行。 除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记录,做好读书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记录的习惯,这样的话就导致了部分零散阅读失去了作用,通过记录的方式,及时将阅读中的启示、感悟、佳句等进行记录,在一段时间后统一整理,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将课外阅读发挥至最好的效果。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联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打造课外平台,将语文寓于实践 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打造语文课外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民俗民风介绍”、“地方特产介绍”、“我说家乡习俗”等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在相关的活动中促使学生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也给予学生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农村语文学习兴趣的引导,要结合农村实际,加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要注重各个方法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有机统一。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新时代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江涛.活用“四为本”,让学生爱上语文[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4):42-43. [2]游丽云.立足课内指导 优化课外阅读——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12):30. [3]曾健红.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8(10):78+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