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提升的研究 |
范文 | 刘延光 摘要: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事业需要做出新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改进教学现状,音乐作为小学教学阶段少有的艺术类学科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节奏感作为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学习部分,如何针对此进行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34 引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感知到音乐的无限魅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现状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音乐教学方面存在随性的特质,音乐学科属于一门比较边缘化的课程。无论是在课时安排上,还是师资配备上都不尽如人意。部分学校音乐课程中,教师单纯指导学生进行演唱,没有对音乐中的各项能力展开系统培养。与此同时,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业务能力不高,缺少对于节奏感的认知以及重视,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无法进行高效教学活动。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节奏感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随性,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计划,音乐教师严重缺少音乐素质的重要认知。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建立音乐基础的重要阶段。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音乐学习需要较多地依赖教师,教师个人的音乐综合素养和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开展的音乐节奏感培养只注重形式,音乐教学课程没有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学校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音乐方面的教育。音乐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够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当深入到内涵。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逐渐丧失身为教师的责任感。作为音乐课堂上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的教学心态和态度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责任感的缺失显然不利于音乐课堂的开展。 二、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一)开展即兴创作,培养节奏审美。 对于小学生来说,即兴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组织开展课堂游戏活动,以打击乐器为辅助,对语感节奏等方法加以合理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通过节奏的创作与改变,学生的审美意识不断强化,并且能够深入感知音乐节奏。比如在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从音的长短入手开展教学,在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开展小游戏,让学生即兴创作,将现有的音乐节奏填写完整,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学生踊跃参与,在补充音乐节奏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得到强化。比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在切分节奏讲解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精心筛选的几段音频,让学生仔细倾听旋律,对节奏进行辨别。之后依据原节奏来进行创编。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歌曲中的重点进行准确把握,强化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为学生音乐水平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利用乐器优化教学,提升小学生音乐节奏感 除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还应当注意到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在学生学习中占据一大部分,但是让学生自我体验节奏感也同等重要,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节奏练习,一方面,通过乐器进行节奏练习,使得学生能够对乐器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乐理知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验证,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乐器本身具有的特殊节奏感对于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节奏有着极大的作用,若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对于节奏的语言描述,必然导致学生对于节奏理解不够深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动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这一节时,教师仅仅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体验节奏感,效果必然不好,这就导致学生对于音乐无法形成新的理解,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心理年龄,教学枯燥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乐器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乐器节奏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于节奏感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提供部分简单音乐片段,让学生试着根据音乐节奏击打乐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一定正确的乐器指导,使其养成正确的乐器使用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三)通过肢体动作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教师开展节奏感教学,学生对音乐进行赏析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舞蹈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理解。比如,一些比较简单的拍手、跺脚等动作,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跟随节奏可以更充分地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感。教師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对于节奏感的理解,高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结论: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音乐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意义,探寻可行的教学策略。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肢体语言来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促使学生产生深入的理解,以生动的听力训练来强化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能力,在体态律动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即兴创作中强化学生的节奏审美,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崔飞艳.节奏培养,途径探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析[J].北方音乐,2019(11). [2]初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J].小学生,2019(10). [3]刘长秀.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19(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