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针灸相关国际标准研究现状刍议 |
范文 | 张青颖 陈波 公一囡 李柠岑 郭义 陈泽林
摘要 介紹针灸国际标准现状。以国际标准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所发布的针灸相关国际标准为例,分析针灸国际标准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针灸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多,不同国际组织发布标准的领域各有侧重,基本涵盖了针灸学的国际发展需求。但目前还存在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周期长、国际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国际标准获取渠道不畅、标准信息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最佳秩序的形成;积极进行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的方法学研究;加强标准人才建设与标准化学科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做到标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 国际标准;针灸标准;国际组织;针灸;研究现状;国际标准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ZHANG Qingying1,CHEN Bo2,3,GONG Yinan1,LI Ningcen1,GUO Yi2,3,4,CHEN Zelin2,3,4 (1 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 2 Pilot Research Center of Acupuncture Standardization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 3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Standardiz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 4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ianjin 30038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e take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and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cieties(WFAS) as examp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different empositions in the areas of standards,which basically cover the need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a long period of sett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related to acupuncture,insuffici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ystems to meet market demands,a large gap of professional talents,poor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and imperfect standard information platforms etc.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our team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best order; promote the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domestic standards in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talents and disciplines; build a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unblock the channel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training,so that standards can come from practice to practice.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tandards of acupunctur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cupuncture; Research status; ISO; WHO; WFAS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5.024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发展最快最好的学科之一。针灸的国际交流起源于6世纪,自公元541年梁武帝派遣医师与工匠前往百济,将针灸传播到了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在17世纪时,针灸传入欧洲地区[1]。20世纪70年代左右,全球兴起了针灸热潮,世界卫生组织(WHO)举办多次针灸国际培训班,并且先后在我国北京、南京、上海建立了国际针灸研究培训合作中心[2]。1987年成立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进一步确定了针灸在世界范围的影响。1998年,世界针灸联合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非政府间的正式工作关系,在WHO的支持下,针灸国际化有了长足的进步。2009年,世界标准化组织ISO/TC 249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成立,标志着针灸国际标准化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将“中医针灸”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现在,针刺疗法已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被多国纳入国家卫生医疗保险体系。虽然近年来针灸国际化趋势喜人,但仍是“路漫漫其修远”。目前,我国针灸类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数量众多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是,针灸相关国际标准数量少、内容单一、应用范围不广、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针灸的国际化进程。我们通过梳理已发布的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及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探索标准化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希望可以推进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化建设工作。 1 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介绍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4]。针灸学界对于针灸相关国际标准的认定尚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通常来说,有ISO所制定的标准,WHO所制定的标准如临床指南等,针灸相关国际组织如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针联)等制定的标准,以及一些区域性组织制定的中医药相关标准。 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ISO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日内瓦,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成员包括来自164个国家的标准机构[5]。ISO现有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TC)248个,TC下设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6]。在248个技术委员会中,包括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49)在内的卫生、药物及化验设备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24个。在ISO/TC 249中共有5个工作组,分别为“原料质量安全与传统加工(WG1)”,“中药制品质量与安全(WG2)”,“针灸针的质量与安全(WG3)”,“针灸针以外医疗器械的质量与安全(WG4)”,“医学术语和医学信息学(WG5)”。 从2009年ISO/TC 249成立至今共发布标准49项,其中针灸相关的标准9项,主要有:针具类,如“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ISO 17218:2014)”和“一次性使用皮内针(ISO 18746:2016)”;其他器具类,如“艾灸装置(ISO 18666:2015)”“抽气罐(ISO 19611:2017)”“刮痧器具(ISO 20308:2017)”“红外灸疗仪(ISO 20493:2018)”和“无烟艾灸仪(ISO 21366:2019)”;以及操作规范类,如“针灸感染控制规范(ISO/TR 20520:2018)”和“电针操作规范(ISO 20487:2019)”。正在研制的针灸相关国际标准有3项:分别是“一次性使用埋线针(ISO/DIS 22236)”“传统玻璃罐(ISO/DIS 22213)”“电热艾灸仪(ISO/DIS 21292)”。健康信息学技术委员会(ISO/TC 215)也发布了5项关于针灸表示法的分类框架,分别是穴位(ISO/TS 16843-1:2016)、针(ISO/TS 16843-2:2015)、灸(ISO/TS 16843-3:2017)经络(ISO/TS 16843-4:2017)和罐(ISO/TS 16843-5:2019)。 1.2 世界卫生组织(WHO) WHO于1948年成立,总部位于日内瓦,共有6个区域,194个会员国。WHO通过其最高决策机构世界卫生大会以及执行卫生大会的决定和政策的执行委员会来进行管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WHO就积极地将针灸向全世界推广,在多国设立针灸培训机构,支持创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多次公布针灸治疗的适宜病症,鼓励全球患者选择针灸疗法,努力推进针灸的国际化与标准化进程。如WHO西太平洋地区标准《针灸经穴定位》,是国内第一个向WHO申报并成功立项,并以中国国家标准为范本制定的WHO西太区标准[7]。同时,WHO致力于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实践方面标准规范的制定。2013年,中国政府与WHO签署了协议,将在中药、针灸、拔罐、推拿应用质量规范等10项内容方面进行合作。目前《针灸技術培训规范》(草案)、《针灸技术实践规范》(草案)、《推拿技术培训规范》(草案)和《推拿技术实践规范》(草案)的制定研讨工作在积极开展中。 1.3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 WFAS于1987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中国北京,1998年世针联与WHO建立了非政府间正式关系,成为了WHO的非政府组织成员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A级联络组织。世针联不仅可以派人出席世界卫生大会和地区性卫生会议,还与WHO签订了每期3年的合作计划。世针联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球范围的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以及国际针灸专题研讨会,组织开展针灸标准化研究,参与WHO的“国际针灸术语标准化”“经穴部位国际标准”等文件的起草、制修订以及相关针灸标准地区性协议的推广工作[8]。 2 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制订流程介绍 3大国际标准组织基本都以ISO的标准制定流程为蓝本,在细节上有些微调整。故此以ISO为例,介绍标准制订流程。从提案阶段(NP)开始计算(注:草案要在会议前至少六周分发给各成员),经过准备阶段(WD)、委员会阶段(CD)、询问草案阶段(DIS)、批准草案阶段(FDIS)、出版阶段,需要1.5~4年的时间,平均周期为2年[9]。如图1。ISO各阶段与相关文档的中英文名称及其缩写见表1。 2.1 初始阶段 根据ISO的规定,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可通过国家成员体(ISO)/国家委员会(IEC);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秘书处;联络组织;技术管理局/标准化管理局或其咨询组/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来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新工作项目建议(Preliminary Work Item,PWI)是指对新标准、现行标准的新部分以及对现行标准或部分标准的修订、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TS)或可公开提供的标准(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PAS)等的提议。 2.2 提案阶段 对一个新工作项目建议(New Work Item Proposal,NP)能否立项需要在TC/SC的P成员中进行评审、投票。根据规定需要至少5个参与成员国(Participating Member,P成员)提名专家(若委员会P成员数少于16个,则需要至少4个P成员提名专家)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则可参与标准立项,纳入工作计划,并在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注册,本阶段即告结束。 2.3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要依据《ISO/IEC导则 第2部分》的要求准备工作草案。委员会秘书处可以向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建议在会议上或以通信方式建立项目工作组。项目工作组要尽量准备英文和法文2种语言的工作草案(Working Drafts,WD)。当工作草案作为第一委员会草案(Committee Drafts,CD)分发给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并在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注册后,准备阶段即告结束。 如果有特殊的市场需求,委员会也可以将该草案作为可公开提供的规范(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PAS)发布。 2.4 委员会阶段 委员会阶段要求各国家团体认真研究委员会草案并提交与这一阶段相关的所有意见。本阶段主要是意见征集阶段,目的是在技术内容上达成“协商一致”。 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秘书汇总收到的评论意见并与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主席协商(必要时与项目负责人协商)。分为3个步骤:1)会议讨论;2)汇总意见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草案再次分发给成员;3)登记为询问意见草案(DIS/CDV)。如果经过多次讨论对草案仍不能达成“协商一致”,那么经过综合意见后可以提出另一个草案再次征询意见。当所有的技术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达成“协商一致”后,委员会草案作为DIS/CDV分发并在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注册后,本阶段即告结束。 2.5 询问阶段 在询问意见草案阶段,询问草案由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分发给所有的国家团体进行投票,投票时间最长不超过5个月。此阶段国家团体提交的投票意见必须明确表示赞成、反对或弃权。其中赞成票可附编辑性或少量技术性意见;反对票应附有反对的技术性理由。需要强调的是,反对票可以附加前提条件,即可以注明若是接受修改的具体技术性意见,则将反对票改为赞成票;但赞成票不得附加前提条件,即不得投出以接受意见为前提的赞成票。询问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尽力解决反对票中提出的技术性问题。 如果该草案没有收到任何反对票,该草案可以直接作为ISO标准正式出版。如果投票结果符合标准批准要求,即赞成票超过投票总数的2/3和反对票不超过投票总数的1/4时,征询意见草案(或是未经过技术性修改的草案)将作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通过审批正式出版;经过技术性修改的草案仍需要2个月左右的全成员意见征集与投票表决期,超过2/3成员同意才可作为标准正式出版。 如果投票结果不符合要求,则由TC或SC主席在与秘书处磋商后对修改后的征询意见草案进行投票,或对修改后的委员会草案征求意见,或在下次会议上讨论征询意见草案并提出修改意見。 如果经过多次讨论仍未通过,建议项目负责人考虑将本次提案作为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TS)或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TR)发布。 2.6 批准阶段 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将最终国际标准草案分发给所有国家成员体进行为期2个月的投票。与询问阶段相同,此阶段同样要求表达明确的投票意见。投票期结束后2周内,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应向所有P/O分发表决报告,公布投票结果,说明该文件被正式批准出版为国际标准。 2.7 出版阶段 标准出版阶段大约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正式出版的ISO标准文本外,PAS、TS、TR都可以看做是国际标准,但时效性有所不同。PAS作为因应紧急需求而发布的规范需要3年更新1次,6年后即废止。TS需要在委员会内部达成一致且2/3的P会员投票通过,需要3年更新1次,一般建议最长实行6年。TR作为一个技术报告仅需要P成员多数同意即可发布,没有时间限制。 3 针灸国际标准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国际标准制定周期长,任务重 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漫长且充满艰辛的过程。在初始阶段,中央秘书处或中央办公室需要提前6周左右将草案分发给TC/SC的P成员进行书面投票。在委员会阶段,秘书处将草案分发给技术委员会或分委员会的参与成员国/观察者(Participating Member/Obersers,P/O成员)考虑,默认时间为2个月(也可以是3个月或4个月)。在询问意见阶段,征询意见草案更是要经历至少5个月的意见征集期,如果未能够达成“协商一致”,则要继续进行意见征集直至达成“协商一致”或者改为出版技术报告、技术规范或者是可公开提供的规范,甚至是撤销项目。 从国际标准制定流程来看,国际标准从开始的项目提案阶段就需要进行国际合作。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以ISO为代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十分重视“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是指总体同意,其特点是利益相关的任何重要一方对重大技术性问题不持有持续性的反对意见。在整个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力求考虑并协调所有相关方的意见,但不意味着需要各方一致同意,而是求大同存小异。 3.2 针灸相关国际标准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国国内的针灸标准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而国际标准仍然在初始的起步阶段[10]。与国内标准体系对照,针灸国际标准的基本体系应当包括:针灸基础标准、针灸技术标准、针灸器具标准、针灸管理标准等各类标准[11]。然而由于我国国际标准制定起步晚,各国际组织标准制定流程耗时长,所以目前的国际标准仍无法形成完整体系。 3大国际组织所发布的国际标准虽各有侧重但仍有交叉重复现象。ISO所发布的针灸国际标准侧重于仪器设备的生产制造类标准以及健康信息学相关标准,WHO所发布的针灸国际标准侧重于临床实践与技术培训类标准,世针联一方面配合前2个国际组织进行标准研制发布的工作,同时也制定发布一些针灸标准补充前2个标准的不足。但是针灸相关国际标准还存在重复交叉的问题,如《腧穴定位标准》在WHO与WFAS均有发布。ISO/TC 249,ISO/TC 215,WHO,WFCMS都有各自的名词术语和信息标准发布,这就造成了标准工作的重复与标准研制资源的浪费,且对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与协调性造成了阻碍。 通过前期调研与多次专家访谈,我们发现目前针灸国际标准缺口主要集中在中医特色诊疗,中医特色设备/器械的质量、安全、性能标准两大方面。我国虽然是针灸的发源地,却还不是一个针灸服务贸易大国,为了推动服务贸易,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势在必行。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针灸器械类国际标准主要由我国牵头制定,但是针灸服务类国际标准仍十分欠缺。由于相关国际服务标准缺失、质量控制指标难以规范、质量控制难以保障等问题,无法适应针灸国际化的需求[12]。 3.3 标准化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标准化传达的是一个规范、发展、科学的社会理念,人们的标准化意识必须经过科学规范的教育引导才能逐渐形成。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只将标准作为一个件,忽视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近些年想要迎头赶上,但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使得目前针灸领域的标准化专家普遍都是迫于工作需要“半路出家”,进行一些短期培训就赶鸭子上架。此种培训方式多为就事论事,解决眼前问题,时间也比较短,少则三两天,多则一周,其培训内容也多为从理论方面进行教学,缺乏实践基础。这种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现学现用,时效性强,能够及时解决现实问题。但是此种培养模式亦有其不足之处,即整体能力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能解决短期困难,不适合长期发展。 同时,制定国际标准对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又提出了语言要求。ISO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俄语,WHO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汉语,WFAS的官方语言为汉语和英语。这就要求我们的标准化人才至少要熟练掌握英语的沟通与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应对国际会议中的讨论环节。 3.4 标准文件获取渠道不畅,平台信息不够完善?? 目前的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只有ISO有明确且固定的获取渠道,已出版的标准都可以在ISO的官方网站购买PDF格式的电子版文档。ISO标准文献的语言版本为英语。WHO的标准类文献部分可在官网上获取到公开电子版本,部分可通过国内的出版社进行购买,有多种语言可选。但是WHO在国内并没有一家固定合作的出版社,如《WHO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目前,WHO正在与Springer合作进行《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电子出版。WFAS出版的部分指南类文献可通过国内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进行购买,语言版本为中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出版的WHO标准和WFAS标准并不全面,WFAS的官方网站的标准栏目更新缓慢,给针灸标准化研究工作带来了阻碍,也是造成标准宣贯不足,应用不足的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专门的中医药标准信息平台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醫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了中医药标准网,目前该平台还在建设中,暂未向公众开放。其他还有中国标准服务网和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获取部分针灸类国际标准信息。 中国标准服务网(http://www.cssn.net.cn/cssn/front/index.jsp)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所提供,该网站可以检索到国内外出版的国家级标准文本,提供标准阅读、标准翻译、标准查新以及数据分析等服务,其中可检索到针灸类标准56条,涉及8个不同的国家或标准化组织。数量较少,内容局限,所收信息也不全面。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供的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td.samr.gov.cn/),集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等各项标准网站的信息平台,还可以对专家、机构、技术委员会、标准项目进行检索。该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标准意见的征集和公示,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提供美国、欧洲、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信息动态与信息平台。以上2个平台都是综合性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针灸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4 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4.1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最佳秩序的形成 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建立最佳秩序,取得最佳效益”是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1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发展,在全世界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开展针灸教育与针灸研究工作[14]。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当下,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中医药在面对疾病时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形势,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药管理,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健康有序发展,国际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 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国际的通力合作,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需要得到多数专家的认可,国际话语权的争夺离不开国家间政治力量的博弈。我们应当针对每一个关键的投票节点设计好解决方案,配合不同的标准化国际组织的特性,充分利用当前ISO/TC 249秘书处以及世针联秘书处设立在我国的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宣传与国际教育[15]。建設一批国际针灸标准技术研究中心、国际标准推广应用及评价中心、国际针灸标准化信息中心,成立专门的针灸国际标准研究机构,以点带面,推动国际标准化研究工作。 4.2 积极进行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的方法学研究 标准的制定是一种话语权的体现,我国作为针灸学的发源地,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也利于推动针灸的国际化发展[16]。同时,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共性,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及医疗环境不同,协调各方利益,弥合各方分歧。但是,将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又能最大化国家利益,有利于进出口贸易。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跨组织跨机构跨部门的共商共建,知己知彼,统筹安排,积极推动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寻求共赢合作。 我国在针灸国际标准化中,总体上居于领先地位,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针灸标准化工作具有指导示范作用,在针灸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最大[12]。从目前发布的针灸国际标准来看,我国国家标准推进转化为针灸国际标准占国际标准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如以我们中国国家标准《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为蓝本制定的《WHO西太区针灸经穴定位》。2013年,WFAS首次作为针灸国际行业组织标准发布了4项国际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部分:头针》《耳穴名称与定位》和《针灸针》,这4项标准均为我国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的成功案例[17]。 因此,我们应当完善针灸标准“走出去”的顶层战略设计,加快针灸相关国际标准的技术革新,引领建立针灸国际标准,利用国内标准的经验优势,探索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标准研制方法学,抢占针灸国际化制高点,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8]。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标准化学科建设 人才建设与队伍建设是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一些高校采取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标准化研究方向或设立标准化专业来培养标准化人才,也在本科课程中开设标准化选修课,让学生了解标准化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19]。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师资力量不足,标准化规范教材缺失,学科建设不强,专家团队力量薄弱,并不足以培养出专业过硬的标准化人才。 鉴于目前标准化人才的巨大缺口,建议:1)应当选拔一批既具有较好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备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研究基础的青年人才,以尽快培养标准化的中坚力量;2)加强建设中医针灸标准化老中青三代师资队伍,着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标准教学能力;3)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置中医针灸标准化相关专业和方向,鼓励中医针灸标准化课题立项,进一步加强中医针灸标准化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建议增设标准化博士后流动站,推进标准化人才培养向多维度、多层次方向发展[20];4)重视标准化学科建设,推动标准化学位教育,编写标准化教材,将中医针灸标准化知识引入课堂教学;5)重视与企业的横向合作,积极帮助企业培养一批对中医针灸标准化事业有一定认知水平、对中医药专业知识掌握较好的标准化技术骨干;6)积极组织中医针灸标准化专项培训,例如邀请国内外从事标准化研究、中医教育、针灸标准化的专家召开多层次、多形式的研修班和国内外交流培训,培养中医针灸标准化的“四懂”人才(懂中医、懂标准、懂外语、懂古文)[20];7)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作用,组织搭建中医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平台[21];利用各类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我国设立工作处的便利条件,组织培训具有国际化视角的标准化人才,建立标准化国际专家库;积极培养后备力量,选拔一批能够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层职务的人才;8)建立健全有利于针灸国际标准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评价方法和人才工作机制[22]。 4.4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信息获取的渠道 标准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是在一定秩序下对信息进行最大化的挖掘利用,因此建立标准信息平台就尤为重要。我们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搭建一个针灸国际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将各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各国家所发布的针灸类标准文本进行整合,定期更新维护,发布标准动态。同时打通产学研通道,与临床、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信息共通共享,收集标准应用信息反馈,提供中文信息全文检索服务和标准翻译服务。方便每一个想要获取标准信息的用户,从根本上解决标准信息收集难的问题。 4.5 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做到标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标准的制定—评价—实施—推广—应用—修订是标准制定工作的完整流程,同时也是标准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5年,但目前的针灸相关国内国际标准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标准的宣贯不足,应用不足,获取渠道不畅。目前的科研工作仍处在推动制定标准而不是推广应用标准阶段。建议一方面要提升认知度,加强针灸国际标准化宣贯工作,搭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信息和相关新闻的发布,在行业内外形成宣传热度,提升社会关注;另一方面要提升参与度,了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的实际运用与需求。医疗机构和企业是标准的重要制定者与执行者,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均离不开他们的参与[22]。以我国首个ISO国际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为例,该标准是由我国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负责并联合13个国家参与制定的[23]。这一基于实际应用需求去研制的国际标准,将标准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企业牵头加入标准化研制工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合作模式为后来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树立了典范。 5 未来展望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的抗疫成绩举世瞩目,中医药展现出较好的抗疫能力,WHO网站在“有针对2019冠状病毒的疫苗药物疗法或治疗办法吗?”问答一栏中明确了“一些传统疗法会带来舒适感并减轻COVID-19轻症患者的症状”[24]。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国际上对传统医药价值的认识和关注必然持续增强,中国传统医学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和潜在经济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推动针灸国际标准化既是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国际交流,也是为了维护我国作为中医药发源国的地位。针灸标准化的道路还很长,希望通过各方协作,坚持深入系统研究,进行方法学探索,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努力实现由针灸国际标准化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才.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历史卷 上[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1-14. [2]龚彪,周力,张诣.针灸的国际现状及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61-62. [3]赵雪,郭义,姜锐,等.中国针灸标准化现状及其一些问题的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43-45. [4]规范性文件的种类[EB/OL].[2021/2/24].https://www.cnis.ac.cn/bzhzs/jczs/201904/t20190425_36697.html. [5]About us[Z].2020,ISO brings together global experts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at help solve problems and drive innovation. [6]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探索者与组织者——ISO/TC249工作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6):2. [7]武晓冬,刘保延.我国针灸标准化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针灸,2019,39(4):343-348. [8]吕爱平,谢雁鸣,韩学杰,等.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方法与范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4-89 [9]ISO/IEC等.IEC等ISO.ISO/IEC导则-第1部分-技术工作程序[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26-28. [10]陈波,陈泽林,郭义.《论语》“四毋”对中医药标准的几点启示[J].中医杂志,2012,53(7):624-626. [11]郭义,刘炜宏,刘清国,等.中国针灸标准基本体系[J].中国针灸,2011,31(6):549-550. [12]龙远雄,刘保延,毛树松,等.我国针灸标准化回顾与展望[J].中国针灸,2016,36(12):1337-1340. [13]陈泽林,郭义.试论针灸标准化中的八大关系[J].中国针灸,2011,31(5):455-458. [14]高崚,郭承,谢瑾.弘扬中医文化 开创针灸未来——针灸在“一带一路”发展的新征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5):60-63. [15]陈泽林,郭义.中国针灸标准化暨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现状与展望[C].成都: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3. [16]张伯礼,郭义,张玄,等.张伯礼院士:标准是创新的重要体现[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11. [17]卢轩,田利娟,陈泽林,等.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概况[J].中医杂志,2013,54(10):886~888. [18]李振吉,黄建银,徐春波,等.新形势下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构想[J].世界中医药,2011,6(1):1-7. [19]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4-107. [20]陈泽林,赵雪,郭扬,等.中医针灸标准化关键问题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7):990-996. [21]邓文萍,赵臻,常凯,等.试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之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11):852-854. [22]包文虎,陶有青,王璐,等.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展、问题和对策刍议[J].世界中医药,2015,10(4):613-618. [2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8-124. [24]技术指南[EB/OL].[2021/2/24].https://www.who.int/zh/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technical-guidance. (2020-06-01收稿 责任编辑:芮莉莉)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2200,2019YFC1712204);2018年天津中醫药大学校级课题(XJ201801);2011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1107006) 作者简介:张青颖(1988.09—),女,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治未病与针灸标准化,E-mail:zhangqingying@bucm.edu.cn 通信作者:陈泽林(1966.0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刺络与拔罐,针灸标准化,E-mail:chenzelin328@163.co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