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的研究 |
范文 | 钟雪雪 摘要:研究人员指出,作为小学阶段的开端,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有效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问题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难以有效实现对于注意力的长时间集中,继而不利于其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与合理掌握,继而导致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相对偏低。本文针对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水平的合理提升与改善。 关键词:小学教育;一年级;注意力培养工作;主要问题;应对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92 大量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难以有效实现对于注意力的合理集中,从而导致“开小差”问题相对较为明显,继而不利于学生有效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与掌握,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大批教育人员针对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工作积极的探索与分析,从而有效推动了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 一、影响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群体年龄较小,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看,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相对偏低,基于此,多数学生在知识学习问题上尚未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养成,从而不利于其有效实现课堂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继而对其课堂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其在课堂教学阶段往往难以有效配合教师实现对于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从而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有效调动 在教学工作方面,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在一年级教学工作中所用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知识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从而使导致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实现对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三)学生意识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实现自我行为控制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其无法有效实现对于自身行为的合理管控,进而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注意力的合理集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便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自身行为能力的充分管控。 二、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相关策略 (一)有效做好学生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探索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为了有效帮助一年级学生实现课堂注意力的强化,其应积极做好对学生群体的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合理参与,以便为其知识探索意识的养成提供帮助。例如,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于乌鸦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讨论环节的合理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合理培养与调动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基于此,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对于其知识探索意识的充分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有利于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 (二)落实教学方法探索,有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调动,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教学方法的引入与应用,从而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端午粽》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教师可以就文中所描述的粽子进行视频展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文章内容的直观了解与合理认识。与此同时,大量研究数据显示,这一教学模式更为符合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探索心态,有利于帮助学生合理实现对于相关内容的有效分析,对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合理引导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尝试结合粽子的由来对学生进行相关小故事的讲述,从而帮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实现对于注意力的合理集中,以便为后续语文知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 (三)完善教学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实现自控能力的强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自控能力的提升与优化,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有效建立,从而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自控能力的全面强化。例如,在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静夜思》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点评,从而依据学生表现进行合理引导,以便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合理做好注意力集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引导其合理实现对于自控能力的强化。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推动家校共育体系的合理构建,确保学生在家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早睡早起,以便为其精神状态的优化与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 在一年级教学工作中,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注意力的合理引导对于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基于此,大批教育工作者针對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从而有效推动了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工作的开展。在这一问题上,大量数据显示,通过积极做好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师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适应性的提升,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与合理调动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云燕,赵庆华.一年级学业常见问题及对策[J].家长,2020(26):59-60. [2]朱孟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31-32. [3]于珍珠.小学一年级学生“漏听”现象与对策[J].吉林教育,2017(41):131. [4]王雪梅.一年级小学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7(09):159-160. [5]孙爽.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适应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6(20):2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