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
范文 | 钟洁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本文立足于初中地理教学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112 引言: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是当前学科教育发展的主流,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地理学习任务,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发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观念 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理念通常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一直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在课堂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主导教学变为引导教学,也间接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符合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目标。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它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方式,化难为易,逐步激发学生对这门较为复杂和枯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开展教学。同时,在融入多媒体网络资源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一些网络资料,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脱离了教师,学生也能完成一些基础的预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基于微课教学,落实初中地理课前预习 微课,顾名思义即是一种小型的课程,这种课程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但是却涵盖了学生所要学习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获得自我的提升。然而,这类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融入微课教学,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些地理知识,便于课堂中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探讨地理的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从世界看中国》这一单元的《疆域》这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优势,同时学会在世界地图中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如果教師单纯地向学生讲述这类知识,学生一般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简短的微课,让学生自主预习。如先设计视频分析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微课留下的讨论题目提供铺垫。接着,教师在微课中展示三维立体地图,提出问题:“中国从半球的位置看,处于哪个半球?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中国和日本、俄罗斯等一些国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这种课前预习的方式,便于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融入网络资源,拉近学生和地理的距离 很多学生觉得初中地理知识非常难,无论是经度、纬度的计算,还是国家地理位置的分析,都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尤其是有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直接融入知识,更使学生在思维上缺少了一块跳板,难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融入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资源拉近学生和地理之间的距离,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人口》这一内容时,教师就要意识到该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发展的趋势,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同时还需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各国人口的相关资料,列出人口前十位国家的人口数量,从数量的对比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2010年之前人口数量是攀升的状态,而近几年人口开始出现下滑趋势。教师可以为学生在网络查找几个关键的节点,如计划生育时的人口数量等,让学生综合各类因素对人口的变化进行分析,拉近学生和地理课程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理论结合实际,让信息化地理应用到生活中 地理学习不仅要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为地理就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目前的生活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地理信息化的特点,如导航、天气预报等。因此,教师可以将地理信息技术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让学生不仅仅在校园内,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应用地理信息化知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解决日常问题。例如,在早上上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导航系统和实时交通系统来判断哪一条路是最通畅的,速度最快的;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掌握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和温度情况,从而选择适宜的衣物,下雨打伞,降温添衣,让信息化地理的学习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论: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要发挥技术特征和理念优势,实现地理知识的动态演示,同时借鉴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加强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开展课后应用与拓展工作,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石小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初中地理知识点为例[J].中小学电教,2020(Z1): 114-117. [2]潘艳. 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3]李亚丽.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2):57-63. [4]杜静,杨广斌.浅谈初中地理活动课程的设置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27-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