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语文的课堂魅力
范文

    梁秀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149

    一座花园要想蜂围蝶阵,那它必须芳香扑鼻;同样一节语文能吸引学生,那它定会是充满情趣的课堂。于漪老师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其中“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就是语文课堂强调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部分语文教师恰恰只强调了工具性,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理性太浓,感性太淡,理科式的条分缕析,使得富有科学性、知识性、形象性、情感性的文本变得如同嚼蜡淡而无味。时间久了,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就日渐寡淡了。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并能享受其语文课堂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情景导语,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得住学生。单刀直入式的导入会引起学 生的阅读期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故老师必费心思去设计导语,尤其是文学作品类,起首的氛围营造很重要,下面我们来比较同一篇文章《散步》的两种导语设计:

    1.“散步”多么普通的活动,我们每天都做这件事,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作者莫怀戚这篇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与哲理都是由散步衍生出的。下边请同学们阅读文章。

    2.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永远住伫立在那里,无论你去了哪里,都等着你归来。家,正是因为有了亲人之间深深的爱而温暖,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今天,让我们追随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人散一次步,看看他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让你触动最大又是什么呢?

    第一则的导入重在让学生理解小事中是能见大道理的,侧重写作的教学目的,充满理性方向。而第二则导语的设计则重在感受文本普通事件中隐藏的温暖真情,情感教育成为它的重点。一开始就用抒情化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对家的无限温情的感受之中,而一连串关键的问题,又让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文章,这样的导入既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温情,又引发了极大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感性问题,敲击孩子心灵。

    理性的问题设计目的直接指向答案,“找一找”“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词语是很容易把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扼杀的。我们从九年级课文《孤独之旅》中比较这样两个同样答案的问题设计:

    1.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鸭子时,他的坚强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2.尝尽孤独寂寞的杜小康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他没有逃避,在寻找鸭子时,他哪些细节震撼你的心灵,让你深受感动。

    第二个设计中从“孤独寂寞”的铺垫,到“震撼、感动”看似简单,却强调了学生必须事先有情感的体验,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内心曾被文字触动的刹那,会在提及这个问题时被重新发现,进而有深层次的感悟,而非只是最简单地找到一些句子而已。语文应该是从语言出发的。

    感性,得从语言出发,不是单纯地去寻找一个东西而是去体验并最大可能地亲近它。教师必须要能领着学生一步步静得心下来,逐字逐句地品味作者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正所谓: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

    三、唤醒已有体验,引领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只有唤醒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把陌生的、外在的、与之无关的内容变为自己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自身的生命存在,读出自己,读出亲切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唤起联想,融入自我,寻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变阅读为重温生活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我要读”的心理需求,达到与文本共鸣的目的。鲁迅的《社戏》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文中有些词语跟今天的用法已不相同,部分观点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故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为 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作者表达的感情,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个个都意味盎然。我问道:你们最难忘的是哪些趣事呢?他们欣喜若狂地抢着回答。我再问:一代伟人鲁迅,是伟人哦,他的童年趣事又会是什么呢?会否和我们的一樣呢?话音刚落,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真阅读起来。由于唤醒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体验儿童时期的生活和感情,因此产生了“阅”为快的愿望,阅读时专心致志,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中。

    五、言尽而意不尽的小结,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文本丰富的内涵。

    在小结这环节,部分老师忽略了它的重大作用,有的甚至没有设计收束语。好的结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整堂课学习内容的印象和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而且能让学生在回味中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积极迁移。明代诗人谢榛在《四凕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下面是我对《智取生辰纲》及《孔乙己》的结语:

    杨志这次押送的生辰纲被劫取,他可是个精明能干之人,然而他最终的结局也让我们深思不已——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吴用他们这团队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这批贵重的生辰纲,致胜的法宝又是什么呢?我相信你们心中已有答案了。日后如果你们当了领导,该怎么做让部下乐意为你奔走效劳呢?我相信你已从这篇课文收获不少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内心都是沉重的,相信当中不乏有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他鲜明突出的形象也许你一辈子都忘不掉,但是最让我们痛心窒息的还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对苦人的凉薄,充斥着冷漠。弱者是每个时代都有的,我们该怎么去对待这一群体呢?我希望同学们都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用它荡涤社会的污浊,还一个友善有爱的社会。

    这两篇文章的结语都是教师满怀激情地对学生述说着对文章人物真实的情感体察,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借助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读懂人生,读懂社会。

    要想让学生领略到语文课堂的芬芳,我认为最好是以情感为依托,体验为途径,富有情味的语言为催化剂,让他们在学习过程进入认知、情感取向和人生价值和谐的轨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感悟到、享受到语文当中的迷人魅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