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范文

    袁慧敏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教师让学生们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够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益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但是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阅读的奇妙,感悟阅读的魅力。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38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需要根据其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且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针对现有教材进行开发阅读内容,掌握核心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扩大阅读范围,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进行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大多局限于应试,忽略阅读本身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阅读本身的关注度不高,而注重于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写作的手法,或是直接讲解文章主旨而忽略引导学生去自己通过阅读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的现象。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中有着很多让学生背诵段落或是全文的要求,而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通过理解而去记住要求背诵的内容,他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字词本身。在学生最常使用的方法中有一个是关键词记忆法,学生通过记住关键词使得自己的背诵流畅,而不是通过对于文章内在逻辑的理解。

    2、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兴趣不高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课本内容或是对于其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的现状。一是因为他们对于汉字的掌握有限,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程度有限,所以导致他们在阅读文章时存在着基本的阅读困难,这导致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欠缺。二是因为课本的内容确实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看重内容的趣味性。

    3、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小学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技巧可言的,他们只会逐字逐句的阅读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一般他们会停下来,然后查找这个生字,这样会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是不连贯的,他们对于作者如何展开写作,在表达的东西是没有深入理解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

    日常语文教学课堂上也会有阅读训练,每节课开始之初教师都会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朗读课文,并以此作为语文课堂的导入模式。诚然,大声朗读课文或安静阅读课文对于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阅读导入模式相对单调,不利于引发学生兴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阅读情境,优化课堂阅读导入,提升学生阅读效率与课堂效率。

    例如《中华少年》这首诗歌,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虽说明白诗歌主要内容,但是难以体会出诗歌铿锵有力的豪迈情感,难以与作者形成共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朗诵视频,并鼓励学生跟着一起朗诵,通过朗读者高亢激昂的情绪,学生更容易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体会文章的主题主旨与情感表达,更为透彻地理解文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想象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阅读情境,真正将学生领进文章、融入文章,切身实地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跨越时空的局限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提升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提升阅读准确吐,为良好高效阅读奠定环境基础。

    2、升华情感体验

    当学生能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感悟到这篇文章真正想表达的意味之时,情感体验也就升华了。学生自学习语文以来,或许所见文章背景有相似之处,但是所含意义却各有千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帮助学生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不是一页纸、一些字,而是具有生命力的物品,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渐入生境,升华情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白桦”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走进文章《白桦》一诗写了四个小节,从白桦在我的窗前到在雪花中,从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再到朝霞中的美,全诗意味深长值得学生们去慢慢体会。这是一首现代诗,它抒情言志,蕴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诗中的很多词语也值得我们的学生去学习和收集。学生们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悟这些情理意味之深,才可以真正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得到升华,学生们才可以更好地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帮助自身不断促进阅读素养。

    3、促进读写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重要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单一线条的,而是需要思维、逻辑、表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也是我们阅读教育中的重要参考角度,因此我们阅读教学就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单一的阅读,而是要促进“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融合,在日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向实现双向驱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直接体现在语言综合能力上,同时也在读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积累。

    例如,在我们的课文《雨点儿》中将大、小雨点儿会见的交流进行了拟人的描绘,让读者了解到雨的形成规律以及从天上坠落土地上的不同形态变化,这种描写方式更加接近小学生的思维,既能让学生立刻进入角色场景,还能在对话中学习到自然知识。同时“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一些联想性思维,老师可以按照课文中的人物形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然后鼓励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进行类似的拟人,像“小雪花”“小树叶”等,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并按照阅读内容进行模仿写作,以此促进思維能力,写完之后老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朗读,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读写相结合,实现语言与思维双向驱动。

    三、结语

    面对新课标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从各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内生动力,帮助学生加深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仲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改进的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8,(5):121.

    [2]方小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性教学[J].散文百家(下),2018,(12):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