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
范文 | 满都日瓦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课本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传统数形结合教学中,存在形式化、模式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程度不高,针对此可题,文章主要讲述了目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題,以及结合数形结合的优势,开展了数形结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97 引言:在新课改的教育方针实施中,教师们积极地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创建出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创建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进当前,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较为普遍,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以形助教”将抽象化为直观 1.引入基本图形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在逐渐地成长,抽象思维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验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其转化为图形或直观的符号,来辅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体积”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较为模糊,教师可以结合寓言故事“乌鸦喝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地方入手,以此来认识到体积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积基础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物体,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品体积的大小,让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更加了解,能够将“体积单位”与实物大小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借助线段,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 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应用题往往较为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更是容易出错。所以教师可以在应用题的讲解中引入线段,来将应用题简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答模式,准确地认识到出题方向并进行解答。例如,在全长200米的道路上划线,每隔10米画一条线,共需要画多少道线?相对于此类应用题,教师可以以线段的方式画出一段道路线条之间的间隔,帮助学生掌握线条之间的距离。以此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更为具体化。 二、以数结形”准确把握图形结构关系 1.在图形中渗透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教师常用的辅助教具,教师要善于借助“数"的特点,将图形问题拆分为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升与毫升'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在上课时拿出量杯和纸杯,将量杯中注入水,倒进纸杯中,分几次可以装满纸杯,以此来测量纸杯的容量。再将纸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检验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帮助学生通过数学模型来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维。 2.善于运用数学公式、定理,准确把握图形结构关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数都是源于生活,相对来说也较为简单。其中图形的结构关系都较为基础,而学生对于图像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直观的演示上,更加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促进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在讲解“梯形面积"时,可以利用图形切割的原理,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来得梯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推断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梯形和三角形。培养学生由简单的知识向更为复杂的图形之间过渡,并通过自己解決新的图形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数形互助”,准确把握数形关系 1.挖掘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构造数学图像 在小学四、五年级课本的教学中,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导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难度较大。由于学生下意识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決问题,不善于以数学思维来解決,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以此题为例,在校园中修建了一座长方形花圃,已知长为10米,在进行改造时,长度増加了两米,面积增加了10平方米,问学生原来的花圃面积为多少平方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花圃的长度和形状在黑板上表现出来,根据题目,图形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解决此数学问题主要是求花圃的売度。教师可以把花圃分为新建和原来两个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先求出新建花圃的宽度为10+2=5(米)由黑板上的图形可以观察到,花圃的宽度没有变化,所以可以得出原来花圃的面积为10×5=50(平方米)。教师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从数形结合出发可以锻炼学生的拙象思维,给学生开拓新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2.借助数对方法,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初步引导学生的函数思想和建模思想。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向学生讲解,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学生生活的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画出方格,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知识点出发,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地图或者地标,让学生也可以通过横向、纵向标记不同的位置关系,增强学生对于数对、函数的认识,并实现数形的相互结合,使学生更加清楚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形的结合中,逐步培养学生对于函数的认识。 结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改善教学观念,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在数形结合中,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数形思维,并以公式和定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思想的渗透,建立高效课堂,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乐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文君.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教育观察,2020,9(32):129-131. [2]牟田锋. 示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24):115-117. [3]郑彩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 科技资讯,2020,18(18):119-1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