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
范文 | 周均 摘要:一个民族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通过此可以知晓创新的重要性,这是当前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把创新意识能力培育纳入学校培养计划之中,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小学 教学体系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87 引言 新的教育理念背景之下,社會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观念与策略,这也成为了当前知识传授者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经验,探索有效的创新方式,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同时有效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展开美术教学 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授课,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意识到更具有创新性的信息技术能够得到来自学生的喜爱,同时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美术的学习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观察到更加精致的著名绘画作品的照片,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通过教师旁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仔细的观察作品。 比如,在对“落日”展开学习时,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教学楼楼顶观看夕阳西下的景象,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落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对落日作品的绘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将著名画家关于落日的作品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绘画问题,让学生能够对画作的观察更加仔细,加深学生对绘画知识的理解。相比于过去,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让作品更加生动,还能起到调动课堂气氛的作用。 二、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美术教学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同时因为是小组合作的原因,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在期中或者期末练习中布置小组合作完成绘画作品,并且开展作品比分,可以让家长或者学生来进行打分,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重视,作品题目可以是课上学习过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堂以外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互相比拼的心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加合作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对小组成员名单进行合理的分配,防止组内矛盾的产生,制定比较合适的奖励制度,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得到奖励,确保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充满信心。结束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对一的约谈,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绘画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或者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改善。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情境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力的提倡与广泛的应用,情境教学方式比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之中感知美术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美术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同时,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图文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进行“五彩的烟花”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们播放了人们放烟花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了解到烟花的美,为学生们构建出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们纷纷被美丽的烟花深深吸引。同时,笔者及时引导学生们思考自己在哪见过烟花,分别都有什么样子的烟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他们的兴趣被很好的调动了起来。然后,笔者邀请了几名学生到前面的画板上,用水彩笔画出烟花,其他同学在桌子上用水彩笔或者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如此一来,这种教学方式营造了轻松的氛围,构建出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启发式的教学,培养探究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一味注重自己的讲解,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学生也仅仅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其综合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构建出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会动的小纸人”教学过程中,笔者出示了一个小纸人,并提出:“下面我们即将进入到一个游戏环节,哪位同学能够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么老师会给他一个小弹簧作为奖励。”并在操作演示小纸人的过程中提出:小个小纸人为什么会动?哪一部分会动?它像什么呢?通过这样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笔者也会及时结合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补充与指导,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然后,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笔者也会及时提出:将纸弹簧变成会动的小纸人还需要做些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制作头部,或者添加一双小手?将问题方式融入到了整体教学活动当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集中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五、增强实践活动,提升创造能力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转变单纯理论讲解的模式,注重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在进行“小挂饰”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等引导其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小挂饰,让学生们共同探讨需要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并且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制作出有创意的小挂饰,提醒学生们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然后,笔者再组织各小组互相展示作品,并由小组代表分享小挂饰的制作流程,与各小组之间展开交流互动,笔者也会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表扬与夸赞,培养其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给学生听觉、视觉的冲击,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加以培养和激发,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玲琦 . 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美术课更富有活力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001(022):34-35. [2]丁善斌.浅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