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
范文 | 赵宝萍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效率低下,阅读内容缺乏创新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为学生构建阅读审美情境,提高学生阅读自觉性与融入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15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读也是写的前提与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审美教育时,需要将审美教育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育人观念,鼓励学生的阅读反思与感悟,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素材时融入自己的反思与感悟,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体验意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特点 1.愉悦性特点 美具有陶冶情操的能力,作为人类内心最美好的感受和最宝贵的东西,其充满了热爱与向往的情节。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进行挖掘并构建相应的情境,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更顺利和高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实现阅读内容和形式美的统一,让学生在美的刺激下激发内在的情感,产生热爱之情,从而对阅读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下提高学习主动性。 2.人文性特点 文以言志,文能载道,美好的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人文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美的体验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阅读的过程体验文学的魅力,更好地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不但掌握了语文知识,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3.创造性特点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枯燥、乏味的缺陷,学生机械般对文字进行阅读,无法掌握语文知识,也无法体验知识之美,更无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形式,就要不断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构建还需教师具备创造性的能力,通过深厚的知识沉淀和文化修养,丰富形式,积极传导,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的推进中得到尽情驰骋,逐渐进入阅读学习最佳状态,不断提高创造性与主动性,挖掘学习潜能,提高阅读效率,最终推动阅读教学活动的进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有效措施研究 1.有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增加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在教学完善中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加深对于语文的了解,通过设置一些视频、声音、场景,加深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分析,从而有效地构建学生对于语句的欣赏能力,使得小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作品能具有清晰的阅读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在语文的考核能力方面占据一定的比例,教学任务不仅仅需要考查学生识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于人物背景以及环境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整体把握阅读内容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价值和审美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 美学规律的构建观强调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感知美、欣赏美,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以及语文教学的审美乐趣。因此,这不仅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健全学生的基本人格,實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养成。培养小学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在观察文字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于生活的热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方面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教学审美构建理念。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人物的基本形象,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意识,并可以运用一些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基本生活场景及其反映的内涵,更加生动地反映阅读过程中带来的体验。 3.提高教师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不仅仅通过试卷来作为考评学生掌握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测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平时的表现纳入最后的成绩,在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积极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素养的养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或者第二课堂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通过各种竞赛以及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了解。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评价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树立语文的审美观以及引导学生养成审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之间互动,促进学生感受美的真谛。教师的评价方式需要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来进行阅读能力的把握,积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事例和想象力客观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用描述性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文字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在文字中体验和享受美感带来的喜悦心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更加明确的审美教育目标,能够结合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进而丰富审美教育素材,同时丰富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学生审美过程的学习指导,鼓励学生的阅读反思,以便让学生在阅读审美过程中可以集中精力,积极融入个人的情感,进而收获良好的审美学习体验和阅读成果。 参考文献 [1]何文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J].新课程(上),2019(10):43. [2]朱玲.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探微[J].新课程(小学),2019(09):30-31. [3]王国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课堂建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9):106. [4]林佳.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