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
范文 | 高晓燕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其实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实际生活还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需要足够尊重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能够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挖掘生活素材,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资源能够得以开发。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引言:在目前的课程改革当中,课程实施其实是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课程实施其实有时一个需要课程资源支撑的过程。再加上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做好课程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教学效果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为了让小学生对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将所学的知识放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重新理解,以此来不断优化提升学生的生活意识。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分析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汽车运动情境,提出问题“两辆车从同一个地点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以31km/h的速度形式,乙以44km/h的速度形式,请问多长时间以后两辆车的距离是300km?”,在分析这一道题目的解题逻辑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两辆车的运动形式以及相对速度,并以生活中常见的骑自行车和行走两种方式进行速度的类比,让学生整理解题的思路,通过将应用题中的条件代入到生活中去理解和研究,减少小学生对难题分析的畏惧心理,辅助小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引入生活素材进行数学理论的辅助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素材,将生活素材与数学课堂理论教学联系在一起,用具体化情境解决课堂中抽象的书写问题,降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思考以及探索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做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探索的问题,师生周末到游乐场游玩,其中教师28人,学生150人,游乐场的成人票是每人30元,学生是每人15元,团体票30人以上开始售卖,30人以上票价是每人20元,教师提问小学生计算对比哪种购买方式是划算的?小学生基于题目条件整理计算思路,为了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整理不同的计算思路,并基于教师讲解的乘法算法进行对比计算,教师引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和练习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熟悉教师讲解的计算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真正实践作用,对小学生未来保持高昂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3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同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加以展示。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数学视角出发分析生活现象,借此可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陌生感降至较低。如以“分数”教学内容为例,分数对于学生而言为一项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此时教师可将分数同学生喜爱的蛋糕相联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蛋糕,并将蛋糕均匀地分成10份,再以不同颜色加以划分,向学生提出问题:将一个完整的蛋糕分为10份,一个人切去其中3份,另一个人切去其中4份,这份蛋糕还剩几份?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4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贴近乡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切入真实生活因素的生动内容,能化枯燥为有趣,促进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數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确定起跑线”这节课中,老师利用课件出示高菜村举行村民运动会的情境后,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在100米比赛时,村民运动员都是站立在同一条白线上起跑的,而在400米比赛时村民运动员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起跑,但是他们最后都在同一个地方冲刺终点。”教师继续提问:“你们在参加学校运动会(课件呈现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时发现了什么?学生会有同样的发现,并产生疑问:在400米比赛中,每条跑道的起跑线该怎么画呢? 老师把课本里的情境稍微做了改变,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奥运会情境换成学生熟知的村民运动会、学校运动会情境,将本节课确定起跑线的知识融入了真实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通过挖掘生活素材来开发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源对小学教学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素养。但是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来制定教学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种良好的个人素养。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01):63-64. [2]郭金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3):82-83. [3]孟建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01):75. [4]何文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01):58-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