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背景下,构建阅读高效课堂 |
范文 | 黄婉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一、立足单元整体,实现目标勾连 《太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其次,《太阳》一文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太阳的特点,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参考了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笔者定位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2.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二、明确设计理念,点亮教学课堂 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笔者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本课教学设计上,笔者以情景设置引入,课件播放“太阳公公”的录音。我们能迅速捕捉到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但经过笔者进一步三追问,学生才恍然大悟,这段录音并没有把太阳公公的特点讲清楚。笔者相机引出本单元导语:“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告诉学生学习目标,重点关注作者是如何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的。 2.抓住文中的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教學过程中,笔者利用AB组句子的直接对比,A组句子“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与B组句子“太阳离我们非常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也要走很久;就是坐飞机也要坐很久。”借此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作用。 3.利用学乐云平台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挙多得的方法。并以此达成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理念。 学生举一反三,根据第一自然段与笔者共学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太阳的“大”。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笔者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比较的作用,学乐云平台动画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至此,笔者自然就知道,学生已感受到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魅力。 三、多媒体层层递进,重难点高效突破 据本课教学需要,笔者利用网络课件。紧密结合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内容,对课文作了准确、生动、详实的说明及补充,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及难点。整个课件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富有童趣,富于启发性,操作简便,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 四、交流合作探索,碰撞思维火花 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我不是组织学生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交流,而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点、两点课文知识进行交流。 从个人自学到互动交流,学生头脑中有关太阳的科学信息陡然增长,这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借此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的能力。 五、课上初试身手,课后妙笔生花 教材只是一种凭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探索太阳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尽情遨游,为学生打开了更为辽阔的窗口。总括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流程分为课文学习和课外延伸两大模块。 学生通过练笔,汇报分享,互相评论,师生共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为本单元习作教学埋下伏笔。 六、总结反思,研讨完善再出发 笔者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课文。笔者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致力于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而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课外延伸则意在为学生打开更为辽阔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也借此初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虽然,笔者执教的网络环境下的《太阳》一课效果良好,但是,这其中,也有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探讨: 反思一:在网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学科的课程价值如何体现?毋容置疑,通过网络环境下《太阳》一课的学习,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收获一定比传统课堂来得多,来得广,但未必见得专、深。在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学科本身的课程价值如何体现?学科价值的成分在一堂课中该占多少,才算恰到好处,这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达到最优化的整合,是需要不懈探讨、不懈实践的一大问题。 反思二:要将先进的网络资源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建立系统的丰富的资料库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坚信,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师要会用并巧用多媒体信息平台,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但如何运用信息化多媒体突破重难点,信息化多媒体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继续探究的问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