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范文

    付开云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师将信息核心素养培养理论体系落实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具体化表现,是让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之后所应形成的关键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本文以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师自身对于教学的认识出发,从结合实际解释理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引导学生课堂实践,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结合项目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养培养;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415

    对于处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迫切地需要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当下,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现状和时代向师生全体发出的挑战面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发学生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这是教师展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工作的意义。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仅对于教师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更对高中学生当下及将来适应信息社会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以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可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进步。

    一、结合實际解释理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涉及到高中编程知识时,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延伸到对于信息知识的理解中,并能够根据所学的编程知识去解读现实中的事物。教师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向学生解释编程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信息及其特征”一课时,就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信息特征。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讨论从自己身边接触过哪些类型的信息,并邀请同学发言分享自己的答案。经过思考、讨论和发言,学生能够知道数据即是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工作时加工的对象。首先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常听到的、常用到的“马路红绿灯”、“上下课铃声”、“课本中的文本资料”等,来认识到信息以不同载体的形式存在,有不同的作用。而教师也结合学生经历过的“夏令营”等活动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讨论,并认识到了“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举例,成为学生信息意识得到启发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为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基础。

    二、引导学生课堂实践,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在信息时代人人必会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发展对于学生信息核心素养发展,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实践能力之于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是学生正确认识编程知识,全面、客观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而获得基本的编程技能,在针对VB编程模块知识“基本语法、程序设计、程序执行”等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实践为主要基线展开。如针对简单的“基本信息输出”知识教学时,就让学生以合作讨论、合作互助的实践编程方式,对VB编程的运算符和表达式、输出函数进行了综合应用练习。通过体验VB程序执行的结果,明白程序代码执行目的,以及认识到了程序设计中的基本元素。在学生较为熟练地运用VB基础知识时,学生的编程能力获得相应发展,促进了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合项目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何强化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实战”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需求。计算思维的提出为信息素养教育打开了新的局面。教师可以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课堂任务或者虚拟项目,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思维和提升使用计算思维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建立“世界文化遗产数据库”,来让学生对数据库表的结构,以及数据库表及其关系、记录、字段等概念进行认识,同时随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数据库表中的信息添加,学生们能够对体验到计算思维的应用效果。如学生们对肯尼亚(东非)、埃及、突尼斯(南非)、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文化遗产的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建筑、饮食、人文等信息的搜集和归类、填写,学生们能够体验到不同实践步骤的先后顺序排序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实践能力施展在计算思维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拆分逐个解决的过程即计算思维的过程,学生计算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促进了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更需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和习惯,这对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发展极为有利。因此,教师应从教学方法的教授、教学途径的拓展、知识创新应用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勤做自己、勤于查看和补充笔记、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更在教学途径的拓展方面做了应做的努力。教师对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知识的教学中,就向学生展示了利用慕课学习平台寻找教学视频进行观看的步骤,并将教学过程中录制的视频,上传到了慕课学习网络平台。而对于编程软件的使用,教师则在教授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内容时,让学生对合适的软件进行了应用。诸如此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间接促进了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新课知识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得到各专项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实践,让是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问题或项目,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发展;最后,教师需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最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明.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 中国电化教育,2017(05):26-29.

    [2]陈尧.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 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6: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