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范文

    冯慧

    摘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对学习成绩的看重,更重要的是对人才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看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接受语文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为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9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革新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因为比较传统,没有教学发展的理念,导致学生还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脱离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针对此方面,教育者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究分析。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现状

    1. 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

    养。在小学语文阶段,小学生受年龄以及身心素质的限制,听说读写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以及写作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文化素养。

    2. 现状

    (1)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忽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然而,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有不少老师将重心放到学生的语文成绩上,认为学习成绩是教学的唯一标准,致力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教会小学生认识课本字词,朗读课本内容,背诵课本文章,在每一次小结测试中达到一个较好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长此以往,容易固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语文就是死记硬背的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愈走愈远。

    (2)学生学习兴趣低,被动学习情绪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向学生主动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吸收教师所讲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学生的理解、阅读、写作以及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础。在此阶段,学生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但出于如今的应试压力,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自身所感兴趣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生硬,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创设情景教学,加强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再结合课本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中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进行合理的情感学习体验,陶冶学生们的情操,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还未健全,所以,教师就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根本出发,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本的人物情感解读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烘托气氛,让学生与书中的人物换位思考,加强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更准确地解读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讲到《猫》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总结出自己认为猫的特点,对猫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有的说可爱,有的说高冷,有的说乖巧……大家众说纷纭,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们学习老舍的文章《猫》,在讲解中一一总结出在老舍笔下猫的形象与特点,这就是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首先要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进行加强,利用语文基础教学培养小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小学生获取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渠道,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技能之一。只有学习好了语文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技巧,才能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所谓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积累语文知识素材,融合语文方法技巧,更好地掌握语言方面的特点,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语言思维和方式,拥有灵活进行语言文字交流运用的能力。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掌握等多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语文的情境,发现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感水平;建立联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手段,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更好地展开学习和探究;自主品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选择权利重心的转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达成交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合理准确的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海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 赤子, 2016, 000(011):255.

    [2] 陳丽英.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 2017.

    [3] 张立娟.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 赤子(上中旬), 2017(05):2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