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朱明旭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要对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将不同的内容和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82 对于小学生来讲,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此基础上更不能掉以轻心,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针对现行教育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探讨,找到促进教学的切入点。而读与写的结合,往往是表面层次上的,这就表明教师与学生的意识较差,从而形成了以读写分离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的现象。 一、把握文本,明晰读写结合路径 (一)把握单元导读,明晰读写结合点 单元导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简单的语言直接展现了单元教学内容,为教师指明了听说读写整体教学方向。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笔者会以单元导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导读内容确定读写结合点。 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教材在单元导读部分先提出了问题:“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借此指出了本单元的主题:“大自然”。围绕此主题,导读部分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些要求展现出了阅读和写作内容,如感受课文生动语言,是阅读要求;积累语句,记录想法是写作要求。从这些要求中可以看出,教材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所以,立足单元导语内容,在组织读写结合教学之前,笔者先确定了这样的读写结合点:感受生动语言,记录喜欢的语句,表达生活感受。在结合点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边阅读边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联系生活经历灵活应用所积累内容自由表达。 (二)把握课文内容,明晰读写结合点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模块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学生读写结合学习语文的载体。从单元导语部分我们可以窥探到读与写的关系,尤其明晰读写结合点。在单元导语的指导下,我们还要深入到每一篇课文中,确定它们各自的读写结合点,如此才能切实地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使学生们有效地学习语文。 以《观潮》为例,在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笔者发现课后练习题同样凸显出了读写结合。比如,练习题二:“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深刻的和同学交流。”这个练习题,首先要求学生们从写作顺序方面阅读、分析课文,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同时了解到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接着,要求学生描绘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这是在驱动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基于此,笔者在组织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将写作顺序作为读写结合点,驱动学生们重点地阅读、分析写作顺序,并按照此顺序描绘钱塘江大潮。 二、立足学段,设计读写结合目标 (一)设计有侧重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有侧重的读写结合目标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立足不同学段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情况,制定由易到难的教学目标,借此满足学生们的读写学习需求,同时使学生们“跳一跳”地“摘到桃子”,提高读写能力。 以一年级为例,笔者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设计了如此序列化的教学目标: 阅读(认识特点):体验语言实践活动认识偏正、并列和主谓这三种词组的搭配形式,认识构句方法;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做什么”这样的构句形式;依托教材文本认识数量词,学会使用数量词;结合具体语境认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学会在这些句式中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利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句子。表达(说或写):参与填空、连线等练习活动,学会偏正、并列等搭配,试着用这些词组搭配说简单的话;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可以按照不同的构句类型将句子补充完整;使用数量词或写完整的话;根据具体语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或写完整的话。 由此可以看出,如此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符合一年級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通过完成这些不同的目标,学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发展读写能力做好准备。 (二)开展有侧重的读写结合训练活动 在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读写学习情况设计出了有侧重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以教学实践为依托,将这些目标有侧重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切实地体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该阶段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和积累。众所周知,低年级是学生智力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以识字学词为基础引导学生体验语句训练活动。在学生们储备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笔者则引导他们结合拼音、词语、插图等写出完整的一句话。比如,在组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的时候,笔者先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找寻生字词,利用课件将这些生字词展现出来,如“蝌蚪”“脑袋”“尾巴”等。在展现了生字词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从中选择几个词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此教学实现了说话训练在阅读中的渗透,不但使学生们锻炼了用词表达的能力,还使他们在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词汇内容,便于加深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需要融合感性与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读”与“写”的过程,更是教师所应该重点讲解的。将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又通过写作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发展。最后,将日常所学知识积累,拓展利用,减轻升学的课业压力。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更应该将教授课业的学习,转而升华到学生的思想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高培俊.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0(27):88-89. [2]高培俊.试论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学周刊,2020,27(27):19-20. [3]刘晓华.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20(4):59-6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