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
范文 | 黄埔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须以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消除唯成绩论的理念与思想,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044 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明确问题的本质并解决问题。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较而言,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与能力素养,因此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构建具体背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数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学生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它所反应的为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的抽象主要表现为:獲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形成数学方法,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构建具体的背景,使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问题,再利用数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进而体会到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分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经历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而抽象出分式的概念,笔者首先构建具体的背景,并提出问题,即:小明从家到学校有3000米,如果小明骑车每小时走a米,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用几个小时;某服装厂购进一批面料,共同了n元,已知这批面料共生产了m件上衣,那么这批上衣每件的面料成本为多少元;有两块棉田,有一块x公顷,收棉花m千克,第二块y公顷,收棉花n千克,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的棉花产量是多少千克。以这样的案例为背景,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并使他们感受到分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型,体会分式的意义,同时挖掘式子的共同特征,总结、抽象出分式的定义。由此可见,通过具体背景的构建,能够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整式与分式的异同,得出分式的概念,进而更新了知识体系。 2建立数形联系,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直观想象是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变化,利用空间形式解决问题的素养。其具体表现为:建立数与形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表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由此可见,建立数与形的关系是发展直观想象的关键所在。对此,在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进行数学推理,从而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 由于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了使学生能够将直角三角形中“形”的特征转化为“数”的关系,在“勾股定理”教学中,笔者出示勾股定理拼图,让学生建立在形的基础理念上运用直观的勾股定理拼图证明勾股定理。此外,在运用勾股定理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出发,借助“形”来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发挥“以形助数”的价值,从而实现数与形的积极转化,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见,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为解决几何问题或者代数问题提供新思路,还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想方法,此外,强化数与形的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他们的直观想象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3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可以是有关于学生实际生活的,也可以是有关学生比较喜欢的动漫、电视剧等方面的东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把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用PPT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动画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被动画吸引过去,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太阳在海边逐渐升起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个视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来发表自身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观察太阳刚开始上升的时候,它沿着海平面不断升起,刚开始在海平面上漏出“脑袋”,之后会露出“大半个身子”,最后太阳全部越过海平面上升到天空中去。让学生根据太阳在逐步移动中与海平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用这些画面来引申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用视频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运用太阳升起的视频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初步讲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其中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具备一定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能力,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一些相似物品,进而通过尺子把它们长度、宽度都测量出来,并且记录在一个表格中,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去感受“相似”的性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 结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而且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有利于教学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无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划分合作小组、构建网络平台、重视课堂提问和加强实践教学等途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马明瑞.教学之“法”,贵在“以生为本”——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索[J].林区教学,2019(08):99-100. [2]马明瑞.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7):128-129. [3]李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17):9-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