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策略 |
范文 | 代全德 摘要:初中音乐教师要构建完善的音乐课堂,作为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歌唱教学在发挥自身艺术引領性的同时,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探讨了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歌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0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学科,所以音乐教育也逐渐被人们注重起来,学生可通过音乐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良好的审美观念。基于这一点,教师要高度重视歌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开展音乐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一、把握音乐要素,提升音乐欣赏与表现能力 对音乐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调式、调性)的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与灵魂所在。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反复聆听熟悉音乐作品,每一次聆听都会带来新的感受,才会越听越觉得音乐作品有数不尽的美。孩子们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做一些多觉联动的方法来表现音乐的旋律走向、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能敏捷地感知,让孩子们在游戏与情境创设中体验音乐,孩子们表现音乐的能力就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 二、以兴趣为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歌曲演唱中 从初中生的心理角度来说,兴趣才是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动力。并且一部分初中生由于性格内向或者害羞等原因不善于张口演唱歌曲,导致学生很难主动融入歌曲演唱教学中,那么教师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口唱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主要表现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学习演唱时由于并没有直接参与过军旅生活,因此不太容易理解军歌中所展现的情感,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很难引发学习兴趣,也不容易真正以个人情感来演唱歌曲,无法达到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目标。教师可以首先在歌曲演唱教学之前为学生播放与战争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军人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面对侵略者时军人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之情。随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练,让学生分别扮演爱国军人和侵略者,促使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歌曲的内在背景和思想情感。当学生对歌曲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学生构建歌曲演唱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演唱歌曲时自然地表达出其爱国热情,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三、引导孩子快乐、自信地歌唱 引导孩子们用闻花香的呼吸方式支持歌声发自内心的歌唱,快乐自信地歌唱,引领孩子们字正腔圆的歌唱,避免喊唱,科学发声,大胆地走上讲台独唱,小组合唱。自信、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意境美,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变声期。 初中阶段学习的歌曲有《歌唱祖国》《长江之歌》等,这些中国歌曲有的优美抒情,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激情澎拜。孩子们通过聆听这些优美的歌曲,能深切感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与世界人民的同呼吸、共命运之情感。老师引领孩子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引导孩子快乐、自信地歌唱,为歌唱能力的提升积累了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丰富学生内心,从而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涵盖了深厚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需要孩子们细细品味。 四、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品质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科学高效的音乐作业形式,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时候,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歌曲,也可以带领学生查找歌曲的写作背景,带领学生感受歌曲传递出来的情感。教师可以复制音乐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后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和感情。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歌曲的本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型的作业,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作业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积极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布置丰富多彩的作业,引导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这些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演唱,也可以让孩子们唱给自己的父母听,这样塑造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增长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型的作业,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只是单纯地跟唱,那么,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布置科学高效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和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尝试一下填词或者作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音乐资料,让这些资料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片段等,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培养自己的探究品质。 五、通过钢琴伴奏展现多元化的歌曲旋律 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独具魅力的旋律,而这种旋律会在不同伴奏形式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旋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歌唱曲目,还应结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与旋律特点。由于初中生掌握的乐理知识有限,教师需要在歌唱教学时借助钢琴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歌唱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在歌唱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跑调”现象,因此,教师必须借助钢琴伴奏来帮助学生把握歌唱速度、音准与力度,在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与音准的同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歌曲《雪绒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钢琴伴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音准练习,让学生跟随钢琴的节奏、力度与速度增强演唱自信。相信在这种训练引导下,学生会快速融入歌唱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既定的音乐歌唱学习目标。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要改变低效的教学模式,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歌唱抒发个人思想情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审美情趣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贾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初中歌唱教学探析[J].艺术科技,2015,28(5):49,2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