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浅谈 |
范文 | 邸锐 摘要:现如今,技术逐渐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以及使用者,由此织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资源,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将人们从枯燥无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促使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学生一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221 信息技术是一种可以被应用于各科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计算机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作为基础,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控制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原则 1、必要性 学科整合对于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必要不等同于全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而是要寻求有效整合的平衡性,将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扩大化,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方式在不断交互融合下更具多样性、层次性,起到更好地引导作用,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于语文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2、实践性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抽象的语文知识更加具象化、可视化,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不了解、不熟练,遏制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让学科整合路径中出现梗阻。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更加简单、实用,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实践的频率,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悟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以及语文思想的真谛,透过教学实践看语文的本质内涵,从而不断加深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广泛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样要兼顾学科以及学生的教学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融入教学实践。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针对学生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具等,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强化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进程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 1、培养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时俱进树立信息意识,从海量互联网教学资源中收集整合有价值的教学材料,完善课前准备工作,将这些互联网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精心制作微课课件、PPT课件,引导学生课前利用这些课件提升自主预习兴趣,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前,一方面拓展信息技术应用途径,另一方面为正式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与教学目标高效实现做好基础铺垫。 例如,在《大禹治水》这节课开始前,教师在互联网平台观看了很多本节课的公开课视频,查阅优秀教案设计,从中学习科学可行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汲取多媒体教学技巧,将课文内容变成对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动画片,把动画视频发送到班级语文公共邮箱里,学生登录邮箱观看视频,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认知故事中的人物,将课文里的人物形象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外化出来,便于学生加深课文阅读领悟。有了动画片的助力,学生的课文预习阅读效率与效果明显提升,喜欢上了课前预习,主动跟着动画片识读课文生字,积累了自主学习经验,潜移默化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初步掌握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预习方式的途径,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2、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关于认知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生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因此,能否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四个太阳》一课时,为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景,并伴以下雨、刮风的音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观体验。其次,通过课件一步步引导学生交流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其清楚地了解到小作者给不同季节画上不同颜色太阳的原因。最后,分别出示“绿绿的”“金黄的”“火红的”“彩色的”太阳。通过直观展示,学生就像身临其境一般,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中。学生经过全身心投入地朗读,可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为了减轻接下来的写作压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你会画什么颜色的太阳,送给谁?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适时出示相应图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感,为他们日后学写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3、追踪学习过程 教师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術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追踪。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等,结合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了解,但是从学生完成作业到教师批改完作业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不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而构建智慧课堂,教师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等多个环节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全程进行追踪和监督,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然后再结合学生的思维和学情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真正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启迪。 三、结语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让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地发挥出作用,展现出信息技术之下对于语文学科的帮助,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祖琼. 试论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 考试周刊,2018(21):43,45. [2]孙晓璇. 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管理[J]. 赤子,2018(18):102-1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