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
范文 | 李雪莹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科目之一,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语文思维。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方法。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缺乏语文探究性、语文问题缺少悬念、语文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阐述了探究性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从创新语文观念、改变语文教学模式、树立探究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探究式思维,增强语文学习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25-01 语文学习对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学习思维。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语文学习模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文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其中所包含的语文基本知识,改变了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而且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优化语文教学流程,对增进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观念传统,教学模式刻板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掌握识字方法与语法规则,从而为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语言、能力基础。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增强。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这反应出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从而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没有对探究性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导致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没有正确使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其次,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其教学模式具有刻板化的特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形成学生被动化的语文学习模式。 (二)缺乏语文探究性,语文问题缺少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对探究性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无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知识。但随着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指导学生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语文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知过于片面化,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没有形成全面化的语文探究形式,学生仅是就单一的语文问题进行讨论,没有在进行语文探究时,利用语文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形成整体化的学习方式。 (三)学习小组缺失,语文评价体系不全面 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小组的分配并不恰当。教师在分配语文学习小组时,仅是依据学生的座位顺序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导致语文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并不统一,不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还需要全面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托,但在实际情况中,语文评价体系并不健全,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后,没有按照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无法依据评价结果发现学习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形成了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逐渐形成系统化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并且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形成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创新语文观念,改变语文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活力。基于此,教师改善语文教学现状,促使语文教学课堂更加适合探究性学习地开展。首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不应只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应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语文教学方式支持。其次,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逐渐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 (二)树立探究精神,增进问题悬念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性精神,鼓励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從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教师在为学生设置语文内容时,不仅要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探究语文的精神。学生探究精神的形成,让学生形成了语文探究思维,更好的钻研语文问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语文问题的设置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在设置语文问题时,不仅要结合语文教材,还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学习进度,形成清晰的认知,从而在设置语文问题时,依据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设置语文问题。并且教师在设置语文问题时应注重语文问题的悬念性,结合实际情况,延伸语文问题的内在含义,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建立学习小组,健全语文评价体系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时,教师应重视语文学习小组的组建。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在分配语文学习小组成员时,教师按照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划分,减少语文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更好地完成语文探究性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建立全面化的语文评价体系,教师结合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制定语文评价体系。并依据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推动学生改进语文学习方式,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为语文教学活动地开展注入了新的语文教学活力。教师通过应用创新教学方式、设置语文问题等方法,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缺乏等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探究思维、形成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莉,邵新栋.探究性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中徜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语文知识,2017(12):71-74. [2]陈洪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J].辽宁教育研究,2008(06):1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