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范文

    李志红

    

    【摘 ?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有关防治措施。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未实施不良反应防治措施,观察组实施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细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并探讨对应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毒副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978.1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編号】1672-3783(2020)07-0093-0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的一种,同时还是临床应用范围极广的广谱抗生素之一,通过分离冠头孢菌培养液中的头孢菌素C,并改造侧链来获取的一系列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具备毒副作用不明显以及过敏反应低等优势,从容广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然而伴随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仅严重降低治疗效果,同时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1]。本文作者对我院100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出以下报道,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部分参考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前往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9-77岁,平均(44.28±1.69)岁;按疾病类型划分:泌尿系统疾病12例,肠道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外伤8例,其他疾病4例。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8岁,平均(44.57±1.82)岁;按疾病类型划分:泌尿系统疾病11例,肠道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外伤9例,其他疾病3例。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观察组实施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具体如下:第一,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若患者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并3天内未使用该类药物,医护人员需要给予皮试测验;若患者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通常禁止使用该类药物。第二,医生需要熟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按照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重控制药物剂量。此外,医院还需要加大医护人员的药理基础知识学习力度,帮助其加深对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的认识,从而预防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现象的发生[2]。第三,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医护人员需要积极预防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头孢菌素类药物能够对肠道内菌群生成Vk进行抑制,如果患者本身伴有消化溃疡或者营养缺乏时,应该尽量预防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一旦临床需要使用,则应该及时补充Vk。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血液系统反应,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原理

    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使用百分率(%)方式表示,采取x2检验;p<0.05说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1。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原因如下:(1)个体原因。受患者年龄、疾病、个体及先天性体质等因素影响,患者对药物的适应程度也有所差异,从而引发各种不良反应。(2)气候与饮食原因。寒冷或者炎热季节时通常会出现气温差异现象,从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机体代谢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发生部分不良反应。另外,患者服药期间饮酒也能够诱发对应的不良反应。(3)疾病因素。部分患者为老年体弱者,病情来说相对较重,再加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及并发症,造成经常会出现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另外,患者机体内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改变时,也能够致使患者发生部分不良反应,比如肾病患者较容易出现溃疡,血友病与抗凝治疗患者容易发生凝血障碍等等[3]。(4)药物因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时,由于存在药物拮抗作用以及药物成分不纯等原因,致使患者经常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作出详细分析,并探讨对应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明显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毒副作用,改善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的用药安全进行保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5(11):1050-1054.

    [2] 王炳芹,曲新立,王金富,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8(26):2155-2155.

    [3] 陈秀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2(65):3189-319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