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范文

    张艳秋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其次是在教学中展现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最后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28-02

    數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基本要求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应满足下列要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合适的问题情境是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知识经验的适当程度的认知冲突,从而能够引起学生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这样的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爆器”,可以提高思维的志向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提高思维的探究水平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思维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探究水平。

    3.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思维的策略水平

    “数学思想是进行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同思维过程完全不同的较为准确的、可以言传的形态”。但由于它的内涵的深刻性和外延的丰富性,不可能凭借几节课或几个例题的讲解就能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也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而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进行。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迁移能力

    这一点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还要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异思维和立体思维至关重要。

    1.求异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既要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7+7+7+5+7=?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7×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7×5-2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7,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7,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7×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7-2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突现,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

    2.立体思维

    一题多解是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立体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如,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3.发散思维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顿”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所设定的一个基本目标。所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必然趋向。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好学、乐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提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