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
范文 | 蔡微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学科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综合体现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与品格,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重塑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使该门课程从以往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转变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探讨初中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并提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81-01 一、前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思维解决问题。初中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所学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二是信息常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三是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操作信息系统的技术能力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信息加工整理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四是信息道德。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垃圾信息、有害信息,树立起信息社会责任感,并强化信息技术精神与价值观。下面就我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来谈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二、改进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重视学生信息意识培养,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具体如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知识与技能自主解决问题,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实用性;教师应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式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掌握信息系统操作技能。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多并且理解难度较大,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消除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如:在教学VB内容时,学生普遍认为编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以下游戏情境:教师在网上下载“猎人带羊过河”、“牧师和恶魔渡河”等Flash小游戏,先让学生玩这些游戏,而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入“指令”、“程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就存在于这些小游戏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VB内容的信心。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认真研究教学知识,做足备课工作,围绕知识内容搜集多元化的教学资料,有效地将教学任务在驱动教学方法中得以开展。任务驱动旨在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课堂学习任务参与学习,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权。这也是渗透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即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创造性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从而完成学習任务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涉及众多深奥的计算机知识,学生也没有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很多教学知识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后,利用小组合作、协同分工、知识分享等方式下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解决课堂实际问题。例如,在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一:绘制图形和卡通画》教学中,本课主要掌握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各种变形命令与组合图形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软件快捷键等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诸如,在活动主题三“制作文字的倒影效果”环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先了解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三个任务:使用快捷键,“使用变形工具”,使用“文本工具”的面板属性。紧接着,教师在明确了操作过程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基本任务”。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快捷键复制一些文本呢?接着要如何进行垂直翻轱文本,如何移动文本?在交流完后,教师课堂巡视并查看学生的操作过程,检验是否存在不规范或者顺序出错的步骤,必要的时候教师进行一些辅导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侧重在于学习任务明确,知识与知识,学习活动与教学环节存在着知识点的连接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各个小知识点中达成任务,最终达成本课的教学总任务,达成课堂学习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尤其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信息技术创新性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思维意识。为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信息知识与技能,布置学生课后作业,锻炼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教师可布置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的作业,利用Excel制作学生情况统计表的作业,以及利用Photoshop创作美术作品的作业等等。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作品,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增强学生信息活用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五、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纷繁杂乱,有用的信息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而虚假信息则会误导学生思想,歪曲学生价值观念。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内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一方面,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应承担的责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如:不侵犯他人在计算机上的隐私,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发布黄赌毒信息,不使用辱骂性词语聊天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检索、判断和处理有用信息的能力,避免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六、结束语 总之,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加快教学改革步伐,重塑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和思想道德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刁韵.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23):112-114. [2]刘家振. 浅谈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J]. 新课程, 2017(23):104-104. [3]董文林. 浅谈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校园旬刊, 2017(10):77-7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