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
范文 | 孙伟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33-01 地理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景、打造一个意境把学生的思维以最短的时间带入进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觉。充分的接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百闻不如一见”的这种效果。这对地理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夯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文化储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准确的时间把握、知识的难易掌握等。 现我把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章节及知识点所涉及的情境教学方法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应用一: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情境设计:视频《从高空看地球》10米、50米、100米、500米(台北101大厦)、1000米(迪拜哈法利塔)、2000米(泰山主峰)、5000米(青藏高原)、9000米(珠穆朗玛峰)、12000米(对流层)、80000千米(高层大气)、38万千米(月球)、1.5亿千米(太阳)、94605亿千米(一光年)、10光年、50光年、100光年、150光年…… 意图:刚刚接触地理的孩子眼中也许只有地球的概念,很多地理知识都是空白,这个视频非常富有震撼力,让孩子幻想此时就坐在航天飞机里,眼前的屏幕就是驾驶舱的透视窗。离地球越来越远我们才发觉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浩瀚无穷包罗万象又是那样的渺小如沧海一粟微乎其微,然而就是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星球孕育了世间万物。通过这个视频争取让孩子通过第一堂地理课就对地球产生一个敬畏好奇的心理,让他们能爱上地理这门科学。应用二:《地球的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线间周年运动的演示。 情境设计:用纸板制作一个模型。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及在这个过程全球昼夜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绘制表格进行知识点总结。 意图:让地理课变成一节实用的手工课,让学生自己学会制作一个模型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和演示来发现规律。动手手动脑相结合,能够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归纳抽象性的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废物利用的真实写照,更好的进行价值观教育。应用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陆地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海洋上8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情境设计:准备2个酒精灯、2个试管架、2个试管、沙土50毫升、水50毫升、2个100℃的温度计。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和沙土中,然后两试管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5分钟。找学生读出两种不同物质在给同样的热量之后温度分别是多少。总结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接受同样的热量后吸收热量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里就涉及物理学中比热容的概念。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在同样接受太阳光照后所吸收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温度不一样。 设计意图:把一个物理实验应用到地理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原来地理是那样的包罗万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了比热容,也就是地理里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但让这里的知识变得更简单明了,而且在以后季风气候成因的讲解中会让学生更容易学明白。为世界气候类型、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我国江南成为“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这些知识点提供了有力的解释证据。应用四: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 情境设计:把11种气候类型分成五个家族:热氏(4子)、亚氏(2子)、温氏(2子)、寒氏(1子)、高氏(1子)。 地理课本被偷了,我们来找凶手! 线索: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八个字。 破案思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①若气温各月都在20度以上肯定是熱带,若多雨为雨林,若干旱为沙漠。半年高半年没有为季风或草原,记住季风要比草原高。 ②若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最热月将近30度肯东是亚热带,夏季多雨是季风,冬季多雨是地中海。注意:温带海洋气候属于另类,它最冷月平均气温也高于零度,但是降水柱12个月没有太大的差别。 ③冬季最冷月气温为0度以下,夏季高温多雨肯定是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要比季风气候降水少的多。 ④终年气温都很低基本都在零度以下,降水也很稀少一般都是寒带气候。 ⑤高原山地气候怎很任性,都是分布在全球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地区,因为它的性格比较“高冷”。 我们对照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用八字真言就可以捉拿“熊孩子”了。 设计意图:气候类型是初中地理部分让老师和学生最扎心的地方。所以把气候分成五个家族,干了坏事。让学生当一回神探。通过“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八字真言,在加以正确的阅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快速找出凶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培养对规律理解运用及读图能力。应用五:我国的气候 设计情景:“为什么历史上强大的中原王朝总是被西北少数民族:如秦汉时期的匈奴,南北朝时期的鲜卑,唐朝的突厥,宋朝的契丹、蒙古族、女真等民族数次侵略。但中原地区政权很少主动侵略北方少数民族?” 提示: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标注少数民族主要生存区域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原政权(季风气候区)。根据气候能否找到灵感? 设计意图:“史地不分家”这是各学科公认的说法,在地理的教学中将历史知识有效的结合也提高了学生对两个学科的重新认识。有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对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历史知识能很好的解释中国气候及农业类型。游牧民族: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生产不稳定且生产方式落后文明程度低。中原政权: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雨热同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生产相对稳定,文明程度较高经济较发达。古代战争无非是掠夺财富、占领领土。中原地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所以成了少数民族觊觎之地。而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贫瘠。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侵略是向南进攻越来越温暖,而中原地区政权是向北进军越来越恶劣。这也成了我们没有心思进攻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因。另外拿破仑入侵俄国兵败;希特勒进攻俄国失败都与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 情景教学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将综合知识在地理课堂上生动活泼的展现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去让地理课变得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学以致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