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主学习及其教学策略初探 |
范文 | 邓红霞 【摘要】在传统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1-01 引言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这是建构主义教学论的灵魂。因此,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一、自主性学习的概念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围着教师转,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种情况目前虽然有所改变,但仍不如人意。如果我们稍加留心,还不时能听到课堂里老师这样的指令:“这个句子谁来读给我听听?”“这个问题谁来回答我?”“我再给你们3分钟……”看来,有些老师“主宰”或“驾驭”课堂的欲望还是十分强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命题,较之我们以往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 二、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性意识和主体性思维方式 为实现“主体回归”,必须克服教学观念上的障碍,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的现代教学观: (1)能动观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对知识的接纳是能动的主动同化,在接受外来信息时,必定要进行主观能动地加工和重建,获取新理解,进行新的思考。因此,教师应有效“激活”学生内化过程。 (2)自主观 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地学习与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最优化。 (3)创新观 创新应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标新立异、敢持已见,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着重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并促使其外化为各种创新能力。 (4)个性观 个体差异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才,为发展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5)效益观 课堂教学效益是“会学”、是“活化”,而非简单的“花最少的时间讲最多的内容”。通过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创造的本领,使学生离开了学校仍能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才既有即时效益,又有长远的发展效益。 (6)民主观 主体性教育主要不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活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应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 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教学目标)。关注、尊重学生的经验,教学才能进入学生的世界,为学生所理解。观念转换是实施主体教学的前提,离开这一前提,将难以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主体性教学将难以实现。 2.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老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展开思维的素材或创设问题情境,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机会,让他们的手、脑、口都动起来。 如:小组讨论、课本剧表演、小型辩论会、演讲、个性展示、播放音像等都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应该让这些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灵活应用,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完《将相和》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进行剧本再创造,并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仅仅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小演员,更涌现了许多小小剧作家,孩子们在表達、写作、表演、理解课文等方面都得到巨大提升。又如,在教完《敦煌壁画》《编钟》课文后,我开展了“我是小小导游”的活动,让孩子们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孩子们可乐开了花,纷纷查找资料、制作PPT、小组练说,站在讲台上俨然就是一个个出色的小导游,和大3.借助开放的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 发展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自我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结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 媒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中介,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其独特优势。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以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知识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创造。例如:我在教学完《飞天梦圆》后,借助多媒体开展了题为“探秘月球”的实践活动,从“月球的发现”“月球上的生存环境”“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我国探月过程”“月球的未来”等不同主题,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选择研究主题、上网搜索资料、制作手抄报和自己的网页。 我还和电脑老师商量把优秀的作品发送到我们的校园网站上。学生热情高涨,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知道学习什么、从哪里学和怎样学,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实现创造和超越。 三、结语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自主学习,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