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思维导图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范文

    林木贤

    【摘 要】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略读课文教学上处在比较尴尬的处境,语文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或把略读等同于精读,精雕细琢;或置之度外,过度放手,凡此种种均没能正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发挥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作用。思维导图的引进,能够更有效提高略讀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索溪谷的“野”》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语文略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略读课文;思维导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40-01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从三年级开始就增加了一类课文——略读课文,且随着年级升高,略读课文在教材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往往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或是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在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等等方面上都赋予等同的精力;或是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两种教学模式均未能正确把握略的课文的特点,发挥其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二、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它的特点是运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按照大脑自身 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思维导图上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通过绘制导图过程中,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课堂上学生分享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呈现出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主要是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布置学习的任务。课堂上,老师借助学生的导图,和学生一起探讨文本的内容,实现重点突破。最后,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示范级的思维导图。

    〖XC67.JPG;%35%35〗

    1.绘制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在教材的安排上,略读课文安排的课时一般为一个课时,而篇幅却比精读课文更长。因此,用一个课时上完篇幅那么长的课文,任务便很重了。此时,课前的预习尤其重要。传统的语文课前预习的过程,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或抄写下不理解的生词,然而这种“翻书式”的预习只会让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停留在课文表面,而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等较深层次的内容。而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保证良好的预习效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运用了到图画、线条和色彩,这本身是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围绕着生字、词语、课文内容和重难点知识等方面进行预习。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把外界知识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远比学生仅通过简单朗读课文进行预习,来得更有效果。

    2.修改思维导图,整体感知内容。

    略读课文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半独立地阅读文章,老师要做的就是半“扶”半“放”,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该凸显整体性,这要秋我们在教学中摒弃过细的精读方式,使得课堂教学结构更简约。思维导图在这方面显然能够胜任略读课文的要求。

    《索溪谷的“野”》这一课,为学生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典范。教材围着一个“野”字,分别写了索溪谷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通过学生学生自读,很快可以绘制出一幅整体的内容思维导图,对教材主要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绘制思维导图一个关键的方面,就是需要提炼、概括课文的关键词语句,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浏览、提炼的能力。学生经过讨论、修改,很快提炼了关键词。然后,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借用思维导图,学生快速理清了文章脉络,抓住了课文主要信息,粗知了文章大意。

    3.丰富思维导图,突破重点内容。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要点在于整体求略和部分求精,有其“略”,也有其“丰”。“略”是指老师的教要略,“丰”是指学生的学要“丰”。如果将略读课文理解为一略到底,学完课文的要求只是简单的了解课文内容,那么我们就步入了另一个误区。略读课文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多点开花,只能是重点突破。这些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就是略读课文浓墨重彩的一笔。

    《索溪谷的“野”》一课中,教材的重点是要通过学习索溪谷的“野”中,体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感受具体描写的方法。在这方面,借用思维导图将会使学习更有效果。在整体感受课文后,师生视线再次拉回刚才所绘制思维导图中来。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索溪谷山的“野”,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关键词,在“山野”分支添加上,如“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和“是一种不拘一格的美”等,感受到这种排比句式给读者带来的视觉冲击,领悟语言的形式美。适时可引导学生做语言训练,仿照文中的格式,让学生补充完整“秋天的天是那么蓝,蓝在——”句式。

    4.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延伸阅读。

    教学生以独立阅读的方法,犹如给予他们一艘快艇,在浩瀚如海的知识汪洋中驰骋自如,思维导图正是这一艘快艇。教完《索溪谷的“野”》,学生已经从中学习了运用了思维导图进行略读课文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整体感知→完善思维导图,突破重点。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若干篇题材、结构类似的素材,设计几个宏观性问题,并继续尝试画出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能够简化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使师生课堂的教与学活动更加集中,重点内容更加突出,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把握材料的整体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左脑和右脑的功能都得到了激发,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陈建霞.《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