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语文作业形式 |
范文 | 陈仁俊 【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作业形式,利用语文作业来发展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仍然是广大教师备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积累、延伸、拓展方面展开行文。 【关键词】积累 延伸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76-01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温故而知新”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和开拓。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若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读写,大量的题海战术,势必禁锢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学生的视野,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呢?本人根据个人的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积累性作业 所谓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知识就在于积累。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方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在自己储备的知识中能随时提取,为我所用。 1.课内积累 除了一般较为重要的字、词、成语、古诗词积累外,还要求学生在学完范文外,摘抄背诵文中佳句或段落。可以让学生在遣词造句中,任其思绪随之飞扬;或者漫步于诗化的意境中,细细品味净化灵性;或者斟酌于启发性的感悟中,让心路历程得以丰富明朗。 2.课外积累 让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课前2至3分钟演讲。一人演讲有趣、有益的小故事,或社会新闻,或名人介绍,或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内容,其他人做概括的记录,花的时间不多,但日积月累,效果也不容小觑,有些内容中还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每天进行20分钟的课外阅读,摘录自己欣赏的文段,加以点评。读书的目录,教师可以推荐《新课标》中学生必读的书本,也可以是经典的散文,时尚的杂志如《读者》、《文萃》等。点评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点评的内容可以是你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对文段的字、词、句、写作特色的品评。每周一节阅读课中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上台朗读交流。通过互动,让积累的价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能相应的提高。 二、延伸性作业 1.课前延伸性学习作业 即搞好课前预习。既简单又仔细,而且越简单越仔细越好。哪怕是让学生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查字词,包括注音、形、义,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该作者的一些作品,并作必要的复制粘贴,整理成“摘抄”笔记,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看课后思考练习,最好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允许他抄一个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上课。如学习《我的母亲》之前,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查找作者资料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或与本文有关系的一篇文章;搜集与母亲有关的诗词、格言、俗语等,通过资料的搜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2.课后延伸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作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了《我的母亲》后,让学生查找有关写母亲的作品并阅读,试着发现异同;查找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歌曲、广告等作品,关注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心感悟生活,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又如学习了《中国的石拱桥》后,让学生去找一找浙江其他不同类型的桥梁如钱塘江大桥、西湖的断桥、正在兴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找一找与赵州桥、卢沟桥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国内外先进的桥,如上海的杨浦大桥,美國的金门大桥等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三、拓展性作业 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几乎成了做题的机器,严重的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张扬的作业。 1.活动类作业 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学习语文。如看《幸运52》、《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LG金频果》等扩大知识面;看《同一首歌》《点歌台》等在哼唱中,激活情感,丰富生活;收集经典的广告语,给广告分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继而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广告语等;周末、节假日外出游玩,放风筝,踏青扫墓等。可以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时,我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季节所拥有的美丽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他们特有的朝气: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旅游的照片或DV,有的找来了表现春天风物的画或照片,为它配上三五句诗,有的干脆满怀深情的高唱一曲“春天的赞歌”。 再如教学《羚羊木雕》等情境式的文章时,让学生编排课本剧,无疑比枯燥的朗读背诵有趣得多……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开心,老师自豪,不亦乐乎! 这样的作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广泛地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科技、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以上三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在布置与处理上各有侧重而已。语文作业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最终都是立足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学有所得,即以最大效益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不断丰富文学的涵养。 参考文献: [1]黄承斌.江荣福《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形式探微》. [2]於海丽、王灵萍、牟云霞.《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3]《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4]王济.《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5]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何捷.《作业的革命》----《江西教育》. [7]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江西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