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兰元留

    【摘 要】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提高,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对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将其合理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35-01

    作为小学阶段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感性与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缺乏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且身心发展与心理特征较其它年龄段的学生也有所不同。因而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面对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应对情景教学法展开合理运用,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1]。

    一、创设故事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如果教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加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故事,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许多学生都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就可借助动画片的某一人物或某个情节进行情景创设,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喜羊羊,进而积极参与到故事教学之中。教师可将相关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展开探索,将问题答案找出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情景创设,可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对知识展开积极探索。

    二、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其实许多数学问题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相关数学知识做到熟练掌握[2]。而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不但可使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可让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对相关数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特性”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房梁架、衣服架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这些物品设计呈三角形以及设计成三角形有什么好处等。并且为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扯,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高于四边形与多边形。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知识有很深的影响,也让学生掌握的更牢固,这种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远优于直接灌输式的教学。

    三、创设游戏情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儿童都喜欢动、都喜欢玩耍,因而教师可以游戏式教学开展数学教学,既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予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教师在创设游戏时,应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识水平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易接受,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将各类游戏活动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如摘苹果、抛沙包、开火车等,这些游戏不仅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比如,在班级中选15名学生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鹰与母鸡分别由一名男生与女生扮演,在老鹰抓到一只小鸡后,教师让学生数数剩余小鸡的只数,学生数完后发现除去刚抓到的小鸡剩余小鸡只数应为14只,而实际只数却只有13只,在思考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老鹰也被算在其中,最后得出15-1-1=13(只)的结论。这种简单的数学游戏,可帮助学生透过表象领悟深层次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创设操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创设操作情景,使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数学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若教师合理引导,让学生自行解决数学问题,必然有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3]。比如,在教学“分数”一节时,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纸张和剪刀,以平均裁剪的方式,分别将纸剪成四份、五份和八份,在每一份中各取一份;再让学生比较这些份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不仅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促进了动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更好的掌握,同时也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五、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问题意识为导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

    六、创设充满悬念的数学学习情境,设置疑难问题

    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产生强烈的疑问时,他们自身才会迸发出无限的探究积极性及深入了解的欲望,并做到充分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

    鉴于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具体的数学知识点之前,可以适当提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思考特点的疑难问题,积极为学生创设充满悬念的数学学习情境。相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积极性都将产生显著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

    综上所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特点较其它年龄段有所不同,不具备较高的抽象思想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与心理特征,将情景教学法充分运用其中。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还应对包括多媒体、生活实例、游戏互动在内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创设合适的情景,借助语言、音乐、音乐等形式,让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顺利完成预期教学目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荣.试析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32:114.

    [2]王小惠.情景式教學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4,03:70-71.

    [3]杨世祥.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5,13:13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