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别让作业抹杀了孩子的灵性
范文

    蒲建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79-02

    今天,侄女又没有写作业,这个学期已经有好多次了。这让我感到震惊——侄女打小对汉字特别敏感,识字较早,三岁时就能独自阅读《安徒生童话》等书籍。小学后,一直保持着对语文的喜爱,常在课后与我分享读书或语文课上的趣事,甚至是每次测验的分数,语文成绩也很优秀。细细寻思,是啊,已经有一小段时间他与我聊语文的话少了,我竟没有敏感地察觉到什么!再回顾这段时间,侄女课后的时间几乎是趴在书桌上度过的——下午五点放学,侄女即在我办公室边写作业边等我下班,一直写到五点半。

    十年课改后的今天,传统的作业弊端日益凸现,如何抓住新一轮课改的契机来推动作业的改革,走出作业设计不规范的误区,实现小学语文高年段作业设计的优化,让语文作业不再成为“生之重负,师之忧虑”,而真正走向“减负增效”,使之能更“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作业宜少而精

    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的书写马虎,不少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特别是后进生),似乎这一切问题都出在学生身上,很少有老师从自身找原因。据我所知,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学生每晚写语文作业一至两个小时,这是态度比较认真专心的学生所需用的时间,对于一般的后进生或者做事比较慢的学生,所需的时间恐怕远远不止。长此以往,学生怎能对所做的作业感兴趣,怎能快乐地做作业?书写马虎,不按时交作业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于是,老师则抱怨学生“懒惰”,“一届不如一届”,每天疲于“追”作业了。如:语文:抄写“词语盘点四”,“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每个词一行。(注:本组“词语盘点”的词语共70个,按一般的本子,一行可以抄四个词)

    二、作业具有“层次”

    1.难度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该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与自主权。

    例:背诵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段落较长,能力强的同学,要求一股气背完;而班上有四名后进生,我则按句式划分,让他们在相对长一些的时间内分句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还有很多……”;“园中不仅有……还有……”等,经过这样划分,分散了难度,有效地帮助后进生克服了畏难情绪,激发了后进生的背诵兴趣。

    2.类型分层。

    在布置作业前,老师应弄清楚教材中作业练习的编排意图,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能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提升。如人教版第九册《窃读记》课后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类型,学生可以选择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可以选择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可以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有哪些种类。

    3.时间分层。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要分层要求,这样就能有效地保障后进生“吃得了”“消化得了”的问题。如:要求在课堂上背诵的段落,后进生如果在堂上背不完的话,则允许在课后背完。

    4.评价分层。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老师也应分层次评价学生作业。如:做全对的,给满分;全对的同时书写工整端正,在满分后加一朵小红花;有进步的,老师还可以自己动笔画一个笑脸或写上简单评语。让学生从不同的评价获得成功与进步的体验,从而获得快乐,进而乐于写作业。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层次的梯度,既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了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护全体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作业具有开放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个“最近发展区”既不是原地踏步,也不是“高处不胜寒”的盲目拔高。在形式上加入“听、说、读、写、演”等调味料,就能让学生愉快地烹饪作业大餐。

    1.听说结合,烹“语文味”。

    如第十一册《月光曲》一课,我布置学生一道这样的作业:回家听听贝多芬的《月光曲》,把你听曲子后的感受跟家人说一说。学生起初看到这道作业,都很惊讶——因为传统的作业都是书面作业。他们感到很新鲜,激发了他们对这道作业的兴趣。

    2.读写结合,烹“语文味”。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校,语文作业的语文味应该成为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的分水岭。尽管语文作业需要趣味性,但绝不能偏离甚至舍弃了语文内化的内容。我平时比较重视抓学生的课外阅读,为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阅读的内容,我指导学生为自己的阅读设置了这样几块“小天地”——“我的新朋友”、“我的知识小金库”、“我的读书心得”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

    3.家、校、社会结合,烹“语文味”。

    学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但家庭与社会,则是学生用语文的沃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第九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活动,走上街头,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

    4.课内、课外结合,培养探索精神,烹出“语文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師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四、作业具有人文性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凭借教材进行熏陶感染外,在设计作业时如果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语文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今年的母亲节,我布置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或亲手制作小礼物,要求学生把妈妈的表现以及自己的感受在班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记得当时有的同学谈到妈妈接过自己亲手做的礼物时,妈妈说孩子养这么大了,第一次送礼物给自己竟激动得止不住流泪,学生在班上分享这件事时自己也忍不住哭了。这么温情的一幕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可是当我叫到小贞与大家分享时,她却如决堤的河流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这让我颇感意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