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范文 | 刘连智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获得的思维能力日益重要,高中英语教学势必要从强调知识的传递转向关注思维的构建。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为依据,探索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讨通过变革教学理念,解放学生思维;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改变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最终通过教学的思维之变带动学生的思维之变,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思维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14-0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一般可理解为“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形式”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是传统教学的重点。“内容”,即语言传递的意义,是语言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任务型教学将学生从静态的接收者转为动态的学习者、合作者和分享者。前者注重知识,后者强调运用。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來,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获得的思维能力更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思维教学在美国从“隐学”走向“显学”(环福泉,1984)。同期,在中国,林崇德提出“三棱智力理论”,为我国思维教学打开了新局面(李庆安,2006)。关注学科核心素养,逐步推进语言教学的“跨界”的重要性和趋势不言而喻。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需“帮助他们(学生)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与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英语阅读教学需从强调知识的传递转变关注思维的构建。阅读课程以“接受和理解”为特点,常与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的培养相结合,与创新思维培养相联系的实践较少,如何以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构建创新思维的教学值得探讨。借助阅读教学,通过教学的思维之变,实现学生的思维之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做出尝试: 一、变革教学理念,解放学生思维 变革教学理念,不仅要树立民主的教育观,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还需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观念,实现师生角色互换。阅读课如果一直是教师讲、教师布置,学生听、学生完成,学生的思维便会固化,缺乏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和开展阅读活动,但多数情况下,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已将文本细细切割,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对应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对文本或是一知半解,或是艰难地消化教师已咀嚼过的内容,或是“聪明”地揣摩老师想要的答案。从本质上来讲,课堂并没有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潇洒自如,学生的学习却是静态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谨小慎微甚至是担惊受怕的,他们创新的渴望及勇气也因此被埋没。 要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教师心中应该有一颗发现学生闪光点的心。根据time-on-task原则,只有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去理解、去思考,学生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Cunningham, 1991),让学生享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和评估权。例如,在新世纪英语高一下Unit 5 Toscanini的阅读教学中,在梳理人物经历时,根据时间节点填表格的传统做法有诸多弊端,囿于ppt的局限性,学生的回答只能自上而下进行,生动的教学顿时沦为乏味的任务。于是,笔者选择学生引领、师生共同探索的方式—在黑板上画一个时间轴,学生基于自己找到的时间点呈现Toscanini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笔者则在黑板上相应地标出。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找到的任何信息,都是可圈可点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最大,想象力也最活跃,完成该活动时Toscanini的生平时间线便清晰地显现。在此基础上,分析Toscanini的人生转折点及品质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索和发现,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明显的促进。 由此可见,解放学生的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路径。关注学科核心价值,转变强调知识传递的陈旧教学观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供创新环境,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 二、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 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心理和智力共同作用的认知过程,阅读课堂则是认知训练和思维培养的主渠道。教师独树一帜的教学设计和别出心裁的教学实施是学生创新的灵感来源。在优化知识的基础上优化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学生的智力和思维便能得到多维度的锻炼,创新思维能得到更大的激发。 在新世纪英语高一下Unit 6 Stunts in Movies阅读课的读后活动中,笔者放弃了传统的讨论活动——“分析主人公成龙成功的原因”,尝试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读后巩固。笔者挑选了成龙的电影《天将雄狮》作为情境,组织学生就“是否应该请特技演员完成电影里的危险动作?”分两组展开辩论。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场面热烈。学生大胆设想,通过重组信息就新的实际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激烈争辩。不仅如此,学生还创造性地从制片人、演员、粉丝等角度表达观点。通过辩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开创了新方法,产生了新成果,思维迅速发散和集中,智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无论是思维的广阔性或是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又如,在新世纪英语高二上unit 3 Mexican 阅读课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拳击赛中主人公反败为胜的精彩片段,笔者指导学生互动合作,角色扮演,并由一位学生现场直播赛况。相比于简单的复述,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开展读后活动,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再是机械重复,而是基于理性分析、有目的、系统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内的探索、借鉴和启发,动手、动脑、表演,各扬所长,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有效地激发了创造性思维。 三、改变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通过提供丰富的思维训练的原材料,培养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贯通、联想、迁移及应变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Karshen指出,“学习的质量与语言能力及话题知识共同决定”(Karshen,1985)。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课外活动需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式来设计与实施。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归纳思维范式,课外实践该范式,增强创新能力。 例如,在新世紀英语高一下Unit 7 Newspapers阅读教学中,通过实物展示、文本阅读、问题设计与评价头版新闻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报纸的特点及排版模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作业设计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写一篇小作文简要介绍报刊头版”,而是选择让学生合作搜集英语报刊、剪贴感兴趣且符合头版要求的内容、排版和制作新的报刊头版,最后挑选典型的作业范本进行复印传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从课堂的感性输入,到课后实践的理解输入,到最后的创造性输出,由“眼睛”学习走向“全脑”学习,从知识走向思维。课外巩固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创造与探索,从“流程式的传递型”模式向“内涵式的建构型”模式转换,既能激发学习动力,更能拓展创新思维。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在创新作业模式的基础上注重思想的独创性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只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活动方式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倡导一问多解、鼓励独立探究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Nation所言,“与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学习相比,随意性的学习的效果是微小的。”(Nation,1999)例如,在新世纪英语高二下Unit 7 Oliver Wants More阅读课的作业设计中,常见的做法是在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和把握主题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换角度改写。然而,这种做法更多强调语言作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该文本是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节选这一独特性所带来的创新契机。于是,笔者改用文本续写的方式,引导学生先简要描述文本再自由想象续写主人公Oliver的将来。学生对这一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写Oliver被好心人领养的,有的认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有的大胆地写到Oliver带领所有的孩子一起反抗严苛的管理员并逃离了孤儿院等,思想百花齐放,彰显出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拓展了创造思维。 四、结语 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从“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更应开展关注思维培养的教改实验。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缺乏思维的高度便无法触及语言学习的根本,思维训练是提升课堂品质的有效路径;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讲,阅读教学中关注思维培养是当代品质教育的新思路。首先,教师需变革教学理念,关注学科核心价值。课堂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的课堂,而是师生合作学习、合作研究和共同进步的场所。其次,借助每一个契机改变已有的思维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教师从勤奋型的讲授者向智慧型的参与者转变,学生则从知识的接受者向有生命活力的体验者和建构者转变。教师以自我的思维转变带动学生的思维变化,实现整个阅读教学的思维之变。 参考文献: [1] 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Nation, P. and Wang, K. Graded readers and vocabulary. [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999(12), 2: 355-380. [3] Vygotsky, L.S.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Functions [M].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U.S.S.R., 1966. [4] 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09). [5]李庆安,吴国宏.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林崇德的智力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6(1). [6]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7]环福泉.英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1984(2). [8]胡卫平,魏运华.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课程·教材·教法, 2010(6). [9]赵国庆.思维教学研究百年回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