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核心素养的商科高职通识教育的校本综合实践 |
范文 | 张弘弢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在商科高职院校通过校本综合实践推动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一、核心素养校本综合实践的通识教育理论支撑与路径策略 1.校本综合实践着眼于通识教育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新内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认识,是着眼于与普通教育的差别性定位;能力本位与就业导向型的“职业人或经济人”培养模式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初步建立,但立德树人与综合素质的“社会的人或全面的人”,绝不只是普通高等教育所独有的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又该依托怎样的培养模式去塑造;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实现路径究竟怎样。校本综合实践着眼于通识教育丰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新内涵。关心师生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体验诸如生命与生活、幸福与自由、个性与尊严等人生真谛,为现实生活提供永恒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发展,培养理性的精神,使他们客观理解中国社会状况,全面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具备文化传承和职业创新能力。关心教育本质和大学精神,启迪自觉履行大学使命,超越专业利益、职业利益等知识实用与工具理性观念,从而生发出发展潜力和创造力。助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红利”的转型,创造条件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与国际视野的现代技术技能精英人才。校本综合实践着眼于通识教育助力描绘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尽展其才和各尽其才的中国职教梦。进一步增强非工科类(非典型技术技能型)商科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丰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内涵,特别是以此变革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立德树人范式。理论上廓清通识教育的内涵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规律特征,并通过本校实践系列综合活动,研究商科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实施路径。 2.校本综合实践有效突破工具理性的教育态度和技术"牛人"的职业理想,使高等职业院校人本性反思落空,进而导致生源不旺等自身发展瓶颈。有效改善当下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社会中层以至更低的技能型人才,其人才规格水平和职业素质等与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难以匹配。有效实施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通识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并通过实践摸索实施路径,优化实施方法,把握实施策略,总结实施规律。充分体现多元智能创造理论和复合人才规格需求,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类型标准与质量内涵。促进与职业行动情境异质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流的情境教育。促进与职业行动行为异质的思考力、行为持久力与行动创造力教育。促进与实现职业行动过程目标异质的人生目标、人生情趣、人格魅力的人文精神教育。促进与职业人、经济人和物质人角色定位异质的社会人的公民教育和信仰信念教育。 3.校本综合实践真正触及通识教育被视为普通高等教育专利的传统认识,并将切入依靠动作技能和经验技艺为属性的职业教育领域。得以立足地域文化、行业产业特质,即商贸专业群,又特别不同于一般职业技术教育现场工作和直接操作的工程科学知识和能力系统,因为商科类行业产业从业人员特别要求具备以通识教育资源架构起来的职业素养体系。完全异于传统基础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架构,着眼于建构通识教育视域下内容选择和序化原则的文化景观。特别融入商事商德(品牌建设、企业文化、老字号文化、商帮文化等)形成商科特色、地域特色和农贸一体供销行业特色通识教育的本土化校本资源。 二、我院核心素养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创办历史及育人效果 2012年9月,学院挂牌成立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属教学部门的研究机构性质。中心职能为开展高职(包括五年制高职)通识教育实证研究;以点带面组织通识类选修课程及其教材的开发;以课题为载体聚合培养通识教育团队;会同相关处室开展专题学术、学养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沙龙;开拓活动资源及实践实训条件,形成通识教育支点;与相关院校交流通识教育经验,传播学校通识教育信息等。 近五年来,校本綜合实践针对当下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的二元化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立足打造全过程育人空间,包括讲座、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多元路径,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育人进程,探寻以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融互动机制,凸显高职教育层面的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属性,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讲座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基本范式,讲座季成为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切入点。以“人之四季”,即倾听教诲、走向社会、收获成果和潜心读书四阶段,通过讲座季、实践活动季、成果汇报季和阅读交流季形成比较系统的通识教育生活架构;成为校园文化的常态景观,既不是活动,也不是节庆,更不同于专题思想教育,为高职学生喜闻乐见。其中“迎接春天”讲座季涵盖多元主题,强调通俗性与文化品位的融合,力图培育成学院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品牌项目。面向全院(中层干部、青年教师和教师)作开设讲座,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始点专题报告》、《我的教科研方向与我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方法优化的教科研成果质量观》、《课程建设与通识教育路径》。组织通识教育研究主题沙龙“通识教育路上我们结伴同行”“讲座: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基本范式”,深化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全员参与意识,培植工作骨干力量。 遵循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定位并创新文化类课程生态,创建维护“中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高职”系列微博微信新媒体资源,力图形成较强的课程学习投入度和影响力,粉丝超1500人。 学院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形成初步体系,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除开设《大学语文》外,还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要求增设了《普通话与表达交际》等必修课;此外,学院还开设了《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必选课,及《<红楼梦>人物解读》、《武侠作品赏析》、《中国婚恋文化史》、《影视文学欣赏》、《话剧赏析与表演》等近30门文化类公共选修课,旨在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积淀,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与荣耀感。 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生活空间,文化育人成效初步显现。与学院团委学工处及二级学院共同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社会调研、创新创业课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辩论、演讲、诗朗诵、校园剧等比赛,与语言文化类社团互动支持,选送学生参加市韬奋杯经典诵读大赛等社会活动。一批优秀学生代表脱颖而出:首届朗诵比赛原创诗歌第一名汪思闽、汉服社创建人吴丽萍、跻身“星主播”杭州赛区12强朱理宇和“lonely planet旅行计划”上海赛区五强张琪匀馨、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十佳职业规划”之星杨文强。 三、我院核心素养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对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 通识教育创新案例入选2015年度学院质量报告上报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并申报学院教育成果奖。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优秀案例《传承祖国语言文化打造商贸职教品牌》上报省教育厅。学院教师编撰出版了一批语言文化课程的相关教材和专著,如: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专著《古典诗词与美》、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文素质修养》等。另外学院文化建设办公室集体编纂的《校园文化读本》,学院十二五校本教材工程四册本《经典诗文选读》,《通识教育读本》(人文卷)(法治卷)。 “十二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DIA110277);作为梯队建设,黑龙江高教学会课题《商科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HGJXHC111296,已经结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商科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SJB657),一般研究项目《地方名人资源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运用》(课题批准号2014SJD653),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语文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课题编号C-c/2015/053),申报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课题《高职学生“三创”素质导向的数学通识课程研究》。撰写一批水平较高的系列研究论文,其中语言文化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创新思考的教育教改论文40篇,还有近30篇语言文化学科专业论文,展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业务素质。 其中,获市委宣传部社科联的江海文化研究论文三等奖、;省哲社科届第九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省文化产业学会2015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供销合作职教学会特等奖;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赛二等奖;省第十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十佳职业规划之星”优秀指导教师奖。 申请中国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中国职教学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会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全国高职大学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协作会,积极参加上述学会及大学通识教育四校联盟和中国高教学会批判性思维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开阔一线教师的学术视野,立足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进行前沿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倪娟.江苏省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江苏教育研究,201728. [3]张俊.教育科研工作运行模式研究[J]青年教师,200907. [4]美.威廉威尔斯马.《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法.孔德《论实证精神》[M].商务印书馆,1996. [6]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