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积极有效的行动方案 |
范文 | 凌霄 【摘 要】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者之间或与助学者之间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凸显,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引人深思。笔者认为,师生合作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必须跳出误区,科学分组,建立规则,鼓励独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55-01 学习共同体的构成是学习者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使得成员可以在共同体内交流自己的见解与信息,鼓励成员相互探究,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种误区:一是临时性。小组形式松散,任务比较单纯,组织不甚健全,一般没有奖励等配套措施。每当上公开课,教师常采用此种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垄断性。小组讨论常为教师所控制,参与学习者多为优等生,学业较差、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者不是被晾在一边,就是“人云亦云”。三是片面性。小组学习结束后,汇报者向全班各小组汇报时,只是代表个人的观点或完全复述他人观点,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小组发言。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分组,避免形式单一和随意 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为避免团队之间的悬殊,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例如将善于组织的、会表达的、爱动手的、比较安静的等各种类型的孩子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然,除了异质分组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临时同质分组,例如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关心同一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为了展开辩论形成思想交锋,同一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二、建立课堂规则,确保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科学实施 课堂规则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堂,都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特别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共同体课堂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地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不断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不断地激励学生相互讨论探究合作,因此,尤其需要课堂的规范来保证实施。课堂共同体的规则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课堂规则,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上课举手发言等,此类规则一般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的学习习惯,是属于“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过多进行干涉。另一部分就是课堂上即时制定的,例如小组讨论时的人员安排和时间等,此类课堂规则需要教师在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操作能力、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制定。也正是由于符合学生的能力和意愿,学生愿意发自内心、自觉地去遵守,才能确保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科学实施,发挥课堂学习共同体独特的教学魅力。 三、结合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生主体课堂构建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能解决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而小学生处于已有知识和新内容之间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生活现象、生活案例与生活实践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支架。例如,在《影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展开教学,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在校园里玩“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学生通过游戏建立感性经验,在太阳照射下影子总是跟着自己,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不一样,用沙子、土无法遮蔽影子、影子总是与脚相连、在树荫下影子会消失不见等,为新知识学习提供支撑。教师通过语言引导,今天太阳公公也想和大家玩踩影子的游戏,大家想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新知学习。 四、培养合作技能,呈现互助性“高效课堂” 当学生个体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时,才能促进个体的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尤其突出了“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自我展示”这个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习任务聚焦在学生身上。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就是以任务驱动的各个环节为线索,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点。学生的合作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如倾听的技能:听别人发言也是参与学习,在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边听边想,吸取精华,补充自己;表达的技能:语言规范,学科语言成熟,表达清楚,特别是敢说,敢于质疑问难等;交往的技能:善于与人合作,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合作技能的培养是各个方面,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及时捕捉学习动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目前状况下,较多小学生在面对语文课时仍然表现为畏难与退缩的心态。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教师尚未运用可行性的举措来激发学生拥有的独立思考认识。为了转变现状,教师就要适用多样化的途径与方式来鼓励小学生大胆思索,针对其他同学给出来的语文学习见解应当全面加以选择并且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涉及不同看法,小学生对其应当予以耐心倾听,然后给出自身针对上述难题的独有见解。而教师除了需要鼓励语文课上的大胆探讨以及独立思索之外,还应当指引小学生尝试着倾听其他同学给出的有关问题探讨。例如在发言时,对其不可以随便予以打断,而是应当在细心倾听的前提下做好与之相应的记录,针对其中涉及的某些偏差见解予以耐心纠正。通过运用上述举措,小学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彼此尊重以及彼此交流的重要价值,从而创建了愉悦的语文课环境。 总而言之,学生共同体的建设,宗旨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改变教育模式单一现象,让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利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利广.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2018(4). [2]黄叶.透视“小组合作学习”背后的“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建构新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3):42-42. [3]廖凤莲,廖吉彬.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問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6):34-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