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
范文 | 王荣瑛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小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个人素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及实践,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80-01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实际课堂教学为主,采取适度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实现这一教学方法,我认为目前是要让学生“活”在课堂上。不被动,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怎么能在课堂上“活”起来?现在让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观念教学和保守教学方法的教育,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第一,教师非常重视小学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过于渴望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或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只被动的接受学习语文知识,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第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定位于教学的主体,采取填补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师生之间缺乏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生硬的、枯燥的,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容易分散注意力,再加上教师不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成为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改善语文教学的现状。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通往成功的钥匙,只有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只要小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就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引起高度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第4——6自然段是写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那些地方可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生很快找出来了,然后在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明确,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而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有效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从“三个中心”的观点出发,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从“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学生和价值观。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超越教材。用“课外教材”拓展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小学课外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 四、善于运用讲课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这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种简练的语言风格和一定的哲理性,使用词要具有专业性,既清晰又生动,又灵活,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在讲课中要清晰明了,以便学生能听懂。一方面,我们应该使用清晰准确的发音和流利的单词,另一方面,使故事的内容清楚。其次,语言要简洁明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老师说话时间长,不但会浪费时间,而且不能使学生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简洁、全面,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叙事要力求形象,隐喻要恰当优美,节奏要适度,语调要亲切。优美的语言很容易让学生感觉贴近老师,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和意见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朗读和情感的阅读,他们才能发音清晰,读出情感,体验文本中的思想。在这种无形的影响下,它间接锻炼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同时,大声朗读是情绪化的。当学生自己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意义时,用饱满的嗓音和情感大声朗读能够积极地调动其他学生的感官,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优美的阅读中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审美情趣。 五、评价多元化,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真实与否的。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和不公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加以反思,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获取知識的同时,思索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保持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效率,运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认真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小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轻松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保证在课堂上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探讨[J].教育,2014(11):00212. [2]曾良.加强互动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3(30):45-46. [3]申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学周刊,2012,(24). [4]徐海.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5). [5]柳娟.走进新课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