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新时期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
范文 | 刘冬艳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办公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所以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纳入中学的正常教育中去。同时素质教育和新课标都要求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升学的几门课程,否则学校培育出的学生都会成为高分低能,给社会的进步带来不了很大的动力。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对学生将来发展的影响都进行了阐述,说明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25-02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只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如何在学校中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做好教学工作,现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点看法。 一、教会科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创新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则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1.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管理计算机、制作应用文选、图片的获取与处理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納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问题学习法。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有疑问很正常,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规范使用计算机》一课中的计算机病毒知识,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二、对信息技术教育施教者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的施教者,也必须有一定的信息素能力,若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不丰富,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他不能指导学生学习,不知道那些知识该学,那些知识不该学,致使部分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甚至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课堂的四个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而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教师在信息知识方面有丰富的“资源库”,也就是说,信息素养能力高。那么通过教学媒体的体现,科学的组织好一堂课,可想而知,一堂课下来学生吸取的效果肯定不错,可以说成功率是很高的。教师作为施教者,导航者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学生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载体的创新 1.教师时时要有创新的意识来选择教学的载体。 我们在选择教学载体时要时刻想着载体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的技能。例如:在表格规划与修饰教学中,在进行“表格的修饰”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样表进行修饰,我强调修饰的对象与样表一致,但是效果可以自行发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能力进行操作,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竭尽所能,修饰出了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在动画制作教学中,我以小虫吃苹果作为动画教学的载体,给学生最基础的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完成小虫如何将苹果吃完。这样的作业要求,一下子又刺激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完成作业,创新意识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创新的技能。 2.教学载体的选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意灵活应用教材,结合三维目标及当前社会热点,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有意识地制作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去探究、创作、展现。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与录入”时,我发现书本提供的数据太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于是将中国载人航天相关的数据引入其中,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有新发现的教学载体;在教授“动画补间”动画时,我没有照搬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围绕三维目标将制作升国旗的动画作为突破口,将上节课升国旗的逐帧动画过渡到动作补间动画作为教学主体阶段,将书本上的移动太阳作为复习巩固阶段,又设计了制作有创意的小虫吃苹果动画作为运用熟练阶段,这些不同阶段的载体的设计都能够让学生在创新中释放激情,在成功里享受快乐。 总之,信息时代的信息教育将漫延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不能作为维持传统教学模式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用于创建具有革新意义新颖的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产生根本性的改革,以适应新课改革的需要,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条件是教师应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得到革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