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
范文 | 史汉霞 【摘 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己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班级规模过大就是其中之一。过大的班级规模导致教学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个体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探索缩减班级规模,形成了“小班教学”。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35-02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礎上,通过对教学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固然是小班化教学的一个特征,但绝不是本质特征。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可以说,小班化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它是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注重在教学中从学生较熟悉、较喜欢、较好奇的时政材料、热点问题、社会关注问题、漫画等方面着手,加强直观操作,吸引学生自觉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学环境,从而达到较好的思维境界。 二、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有充足时间让学生预习,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根据学生预习内容提出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轻松地归纳和理解知识点,同时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三、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直接的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不体罚、不训斥、不歧视、不讽刺。学生问题回答对了固然要表扬,回答错了,也不要轻易批评,应鼓励他们重新思考和回答,力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拓展 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而思考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实践证明,如果思考时间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会简单,但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较为完整地组织语言,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答案,当然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了。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课时每节课尽量少讲,多半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引导说明。 五、要及时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 对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来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要求我们用课本中的原理、观点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就离不开联系。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注意三个联系:(1)注意联系重大时事热点,即国内大事。学习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时事热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教材知识对时事热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或用教材知识来认识、说明热点问题,或用热点问题来印证、充实教材知识。(2)注意联系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在学习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识同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联系起来,学会用教材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做。如,面对侵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怎么做?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怎样行使政治权利等问题。(3)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本地实际(本市的民生问题,环境问题等)、身边小事(做练习题时盲目抄后边答案、考试作弊)等。 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有兴趣去关心、探究周围的现实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当我们把学生乐于合作、勇于质疑的参与意识培养起来以后,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也就变得十分主动了,他们就会积极地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集中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解决问题。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标,为21世纪培养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所以,小班化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