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合作、探究”在中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
范文 | 【摘 要】“一滴水汇不成大海、一朵花集不成花坛、一棵树组不成绿云”,我们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队才能走的很远。团结协作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工作方式,更是工作艺术的体现,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学生从家庭走进学校,从个体到集体,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就是中学阶段。中学音乐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正是用团结合作与探究可以直接呈现教学成效的课堂方法。 【关键词】合作、探究;核心素养;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59-01 中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音乐成果呈现有时是个人方式,个人技能展现,但大多的音乐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靠群体的力量来获得成就。例如:音乐鉴赏中的小组讨论合作、合唱、重唱、演奏、舞蹈、戏剧表演等教学模块采用的大都是集体教学团体协作方式,因此音乐教学中合作与探究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策略,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它的教育意义。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健康的心灵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质为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群,拥有宽容的情怀,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音乐鉴赏上册中第二单儿——音乐的美,其中包含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几大方面。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印记,与生活有关、与事件有关、与环境有关、有人群有关,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历史阶段音乐的美,我们都能在这一单元找到共鸣,并得到深层的感染和熏陶。中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为了培养他们音乐的耳朵,更多参与到音乐的剖析中,我们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音乐几大要素、音乐讲述事件、曲式段落剖析、音乐画面阐述、内心感受”几大方面分小组进行讨论,用“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方式,感受不同音乐的美,通过团体的合作、探究,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感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心灵的净化。 二、培养集体观念,适应社会发展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中学音乐课堂的团体合作总是让学生们充满乐趣轻松地进行,因为音乐交流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哪怕语言不通,性格不同,文化各异,音乐都能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深入人心,使人们相互交流、平等对话、彼此尊重,这些都是个体之间与群体和谐共处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学校里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到学生热情与青春活力,那就是音乐模块教学时,合唱团、舞蹈队、戏剧社等社团活动时间。我们与学生们在排练室挥洒汗水,让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员合作三种形式得到最大的发挥,让音乐艺术通过团体合作、探究的策略在集体表演形式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与群体协调能力。这是学生融入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更是正能量的体现,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三、开发智力,提高情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就是用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培养学生会听、会看、会说、会思考的能力。中学生己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之处是知识面不广,对音乐的理解留于表面,不得实质,其实在很多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小组团队形式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分工有步骤的进行探讨研究,就能一层层地剖析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思考问题的思路,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就感,在集体中提升社会责任感! 有一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音樂的美——悲剧美,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音乐在表现悲剧冲突的具体情节上有一定的局限和制约,但它能以强烈的效果与表现力,使人们获得最深沉的情感和最强烈的震撼。在这一章节,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从俄国、波兰、中国在战争中的经历与战斗事迹通过音乐的形式,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课前有布置作业,让三大组分别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每个组又分成若干小小组,分别负责搜集历史背景、英雄事迹、有名的战役等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辛德勒名单》插曲、《光荣牺牲》、《松花江上》这三首音乐的鉴赏,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更赋有情感地解析音乐,我觉得那堂课,仿佛我也是学生,深受教育。同学们在音乐中不仅感受音乐的美,还读懂了历史,更加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和平年代,要珍爱生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承担社会责任,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团体、探究的教学方法就是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增强音乐思维的锻炼,开发智力,同时也保存了音乐的想象力。 四、培养钻研、探究的精神,增强创造意识,实现人生价值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统一化,学生缺少钻研精神,更多的是按部就班,自观能动性缺乏。现代社会进步飞速,没有钻研与探究的精神,没有创造意识,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能得到认可?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合唱团训练中,我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一个小小的合唱作品,让他们参与其中,两个大组分别选择“海”、“校园”两个主题,进行歌词的创作,最后由组长提交完成的歌词作品,再由我进行旋律编写,当学生们唱到自己的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也懂得了创造是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只要有充分的考究,大胆的尝试,仔细地论证,就可以获得认可,获得成功。这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合作与探究就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效地用集体的力量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意识,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重视人文价值。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史记·乐书》。音乐教育从来就是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我们在音乐的课堂上不断摸索,为的就是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有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又富有审美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 [1]潘俊英.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和声听觉的训练[J].当代音乐,2018(07). [2]巴蕾.浅谈初中课内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J].现代教育,2016(05). 作者简介:钟婧;女;汉;江西;1983年9月;高中音乐教育;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工作于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