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如何为民办幼儿园“解毒”? |
范文 | 【摘 要】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家长培养孩子避免落在起跑线上的现实反应。所以,民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得以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虐童”“猥亵”“喂药”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敬而远之、心生芥蒂”,为民办幼儿园“解毒”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那么作为国家公共部门的政府又该有何作为?作者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现状、探索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府职能;民办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32-0008-02 引言 民办幼儿园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工具,为了达到学生利益最大化,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公共管理的主体一般为政府,而幼儿园是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政府应该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服务于大众。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并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促进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合力。本研究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切入点,运用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在深入分析、了解民办幼儿园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角色与定位,为今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选题目的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达、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学前教育普遍受到高度重视,新生儿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公立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作为学前教育的另一载体,私立幼儿园应运而生。在这一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幼儿园的快速壮大成为一种发展态势,目前民办幼儿园已成为市场教育机构的主体,近年来,政府强调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是不够的,例如“虐待儿童”,“猥亵”和“喂药”。引起了大众对人性的质疑,对道德的谴责。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还没有形成人性的意识、道德的观念、成熟的心理与生理系统,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思想与感受,理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特别关注,更要意识到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我国市场环境下存在两种性质的幼儿园,公立和民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立幼儿园在各方面都满足不了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发现,目前在学术界相关学者并没有对民办幼儿园的确切定义进行统一表述,在此认为民办幼儿园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的、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幼儿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总称[1]。文章中的民办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没有差异。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杨卫安(2014)指出,民办幼儿园的营利性质制约着其普惠性的实现,强调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服务的引导[2];王心蕊指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存在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发展困难重重、幼儿教育事业缺乏法律规范等问题,运用政府职能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界定幼儿教育产品属性。她认为政府首先应该承担综合管理职能,同时要重视立法[3];魏娟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行政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学前教育需要政府主导。在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市场化的弊端后,认为政府主导学前教育是有其优势的,她通过对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优势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在政府主导下可以实施学前义务教育的观点;乔梁认为政府职能转化是影响当前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根源,在“平等”与“公正”的纬度上,他引用社会正义理论分析得出政府职能转化是影响当前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根源[4]。 2.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选取日本、美国两个国家。 (1)日本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研究。 在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上,日本经验丰富。日本通过立法来保障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民办幼儿园的申办和批准、财务管理等在日本的民办学校相关立法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且在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从而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大力发展[5]。金叶、卢清论述国外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状况及我国民办幼儿园可借鉴之处。他们研究发现,在国外,学前教育大多数都是民办幼儿园,并且具有非营利性等显著特点[6]。 (2)美国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研究。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美国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治理作用。有关美国民办幼儿园管理的资料也比较多,在中外的一些书籍中都可找到。但由于美国实行是一个典型的分权制的国家,各州的规定有所不同,但都要求民办幼儿园达到最低卫生和安全标准;美国政府都应对各类型的幼儿园平等对待,具体体现在政策、资助和信息服务等方面;把对民办幼儿园的评估权和认定权完全赋予民间有权威的机构,当然,这类机构要接受社会和大众的监督,要向民众公布相宜事件,在美国,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治理力度较小。 根据以上综述,可以得出目前学前教育虽受到广泛关注,但作为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时间却不长,目前众多学者更多的关注民办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问题,包括园长素质、办园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和培训等,有研究表明,学者们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比较多,而以公共管理的视角研究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至今仍需完善。 三、民办幼儿园中的“毒瘤” 民办幼儿教育在国内发展至今己有十多年的历史,虽有一些著名民办幼儿机构成为教育行业的领头羊,但是我国民办幼儿园市场仍然一片乱象,“入园难,入园贵,学生不安全”的问题频出,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建立起来。民办幼儿教育企业进入中国仍在摸索运营中,接受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这一现象说明政府在民办幼儿教育方面的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政府投入资金少,政策落实不到位。 民办幼儿园属于私人“产品”,成本来源是个人投入,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欠缺。政府补助的经费数额少,往往只能用作某一项支出的补充经费。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将政府补助资金用于补贴教职工工资、园舍的整改以及教具的支出。由于当前办园成本投入高,加之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少,为了达到高产出,入园费用自然提高,进而加剧了幼儿“入园贵、入园难”的矛盾,从而引发“喂药、猥亵、毒打儿童等一列恶性事件,另外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优惠政策不到位,缺乏对民办幼儿园的具体治理与帮扶政策。 2.恶性竞争,恶化幼儿园的生存环境。 在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一些私立投资教育学者通过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开辟了新的幼儿园。这一时期幼儿园数量迅速增长,但在一些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的地区,存在可入园幼儿数量不足的现状,一些私立幼儿园减少学费以获得生源。这一措施虽然吸引了部分幼儿家长,生源数量有所增加,但打破了市场平衡机制;另一方面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低收费无法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作,有的教学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和维护,教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结果是教师流动性大,幼儿园教育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偏离了幼儿入园初衷。 3.师资水平低,办园质量差。 教师专业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高低但是,为了满足幼儿园的正常开放和正常的教学活动,一些私立幼儿园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入学和产出的数量,在各方面“缩衣节食”,教师招聘方面会降低招聘资格,对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及工作经验等没有严格的要求,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往往招聘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或非师范类专业的非专业人员,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进进入教师崗位,其教育质量可想而知,这一行为降低了整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导致幼儿园保育质量低下。 当前高物价、快节奏的时代环境导致生活压力大,待遇低下造成人才流失的状况已十分普遍,幼儿园也不例外。私立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他们多向大型或是公办幼儿园转移,致使民办幼儿园“有心无力”,难以引进优秀人才教师;且在教师职称上,公、私立幼儿园差异明显。相对于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没有职称或者是职称偏低,非专业幼儿教师数量占比相对多,存在流动性大的隐患,导致幼儿园管理难度大,从而降低幼儿教育质量。 四、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政府的职能发挥作用的必然性。 民办幼儿园数量在学前教育载体中占比达50%,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7]。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加快发展的步伐需要国家、社会和大众的合力治理。目前,国家虽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颁发了系列文件和要求,并对相关设施和开园条件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但针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规模,比如固定园所面积、师生比、教具数量、学生在园时间等具体事宜未明确规定,可见量身而定的政策尚显滞后,具体的职能发挥比较盲目、空洞。因此,国家应明确学前教育的治理不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政策支持,为其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2.政府为民办幼儿园“解毒”的良方。 一是加强教育、工商部门监管力度。一些炙手可热的民办幼儿园,包括连锁机构均未冠有真正教育的头衔,而是以教育咨询、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称出现,打着工商部门擦边球。政府应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行业内部的长期规划,设立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开设条件进行具体规定说明。 二是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全国只有少数地方有对民办教育机构有明确占地面积、教师资历等硬件及软件上的行业管理规定,政府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与市场结合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要求,走程序化管理道路,遏制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的肆意盛行。 三是增强物价局监控。由于以岁幼儿、儿童语言培训为场的教育机构不受教育部门监管,因此其生死存废只能由市场决定。部分早教中心的定价远远超过幼儿园收费。众所周知,在竞争激烈的幼儿教育市场,只有市场定位高档、有口碑的教育企业才能长期发展。幼儿教育机构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始发展积攒资金,有些地区已知教育品牌的名气但实体尚未进驻,而市场需求大,即使其质量一般,却也收费不菲。物价局应对此做出反应,对这些机构的收费核定标准范围,使消费者与受教育者按照自身的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价位。 四是规范劳动部门人才资格认证。教育行业的共性是:人是主要的资源。幼教机构的教师应该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有幼儿教育经验的工作者,经公司培训后上岗。政府部门应对幼儿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人才进行资格认证,严格要求持有教育资格证。幼儿园教师、保育员、育婴师等都应经过考核才能上岗,保证教师的质量,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学生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姗珊.长沙市星城幼儿园连锁经营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郭宗礼.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教天地,2006(9):166-167. [3]王心蕊.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政府职能承担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4]乔梁.建国60年来我国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幼儿教育,2009(27):11-13+17. [5]陈玉芳.教育行政机构法律职责研究[D].浙江大学,2011. [6]邢杜英.公共管理视角下西安市民办幼儿园生存状况与发展路径探索[D].西北大学,2014. [7]塔娜.呼和浩特市民办幼儿园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廖亚南(1993.1.18),女(汉族),河南省太康县,贵州财经大学,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基础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