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点
范文

    胡旭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各种形形色色的事物也时有发生,对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一定要做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从周边的生活事例入手,由深到浅地将知识慢慢教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91-01

    一、注重生活体验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在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理解和印象是形成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和道德的必要因素。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对自己的思想有深刻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书本学习和对思想道德的理解。良好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成为好人,树立良好的形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小学道德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接触现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开展社会实践和深入研究

    社会这门学科并不简单,绝非可以用几句话向学生解释,学生不能通过简单的课堂实验来感受。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去“社会”进行实际活动,如进入超市、菜市场,让学生感受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进行比较、判断、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真正对社会有深刻的了解。

    品德与社会与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与社会是分不开的。这两者相辅相成。只有真正的感悟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时,他们才能触摸自己的真实感受,唤起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这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良好的品德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事物,触及心灵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学会理解和总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多选用讨论法,在活动中得出成果

    讨论是小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想很多人都记得他们在小学的学习方式。老师通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当老師提问时,每个人都会聚在一起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的结果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离不开这种古老的方法。教师可以分组或随机分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这也使学生能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展示自己的成果。当然,老师应该知道我们的讨论必须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形式的,那样没有实际的效果。

    在讨论中,选择切入点变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切入点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学生们忍不住参与讨论,并且乐于讨论。在实际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讨论技巧和方法,严格区分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思想道德”和“社会”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被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教师的间接经验就成为了他们对社会认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量,力求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征求他们的反馈,教师应该整理反馈信息。及时安排活动,他们肯定会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能解决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解决,教师从旁指点,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好。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接触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接近生活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感到无聊。他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来吸收知识,在游戏中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特点安排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内容。因为小学生通常更难集中注意力,我们活动的安排必须根据年龄特点来决定。尽可能安排小型游戏、比赛和其他娱乐活动。通过活动的发展,学生自己可以理解思想品德的深层含义,感受社会的意义。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后的要求的我们的教学是要为学生服务,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品德与社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种学科的教学不应局限于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教师应该始终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可以养成正确的道德观,社会价值观,热爱生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就完成了课程标准红的规定,就不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输在起点。

    参考文献

    [1]隋英杰,欧阳丹丹,姜旭明.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15):136-137.

    [2]王云生,贾立平,许明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7(17):155-156.

    [3]王海军,付志伟,宋凤鸣.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漫谈[J].渤海大学学报,2017(10):107-1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