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道家“无为”思想所蕴含的教育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范文 | 刘洋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一大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以其构筑的返璞归真、质朴至性的人生态度吸引着当前迫于社会生存竞争压力的人们。深刻理解道家“无为”思想所蕴含的“道法自然”教育理念、“不言之教”教育方式、“言其弊再明其利”教育手段等教育精神,对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无为”思想 教育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17-02 一、道家“无为”思想的评述 作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一大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以其构筑的返璞归真、质朴至性的人生态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无为”思想作为道家文化中的玄通至理,也更为频繁地被多方面解读。但更多地卻倾向于:“无为”是一种消极出世、不加作为的人生态度,不应当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特别提倡。笔者以为,实则不然。 首先,所谓“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忌妄为。论其本质,是一种遵循规律、敬畏自然的进取有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故,人类必须遵循“天道自然无为”的特性,“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顺乎自然,无干无涉。这是“无为”思想中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是在科学掌握自然之规律而采取适时制宜的人类活动的客观敢为。其次,所谓“无为”,不是消极避世,一生碌而庸俗。寻本溯源,是一种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的知足能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在这里,“无事”即是“无为”之意,它的意思实际是不要为的过度。“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里的“无为”实际上是老子对人类极端有为的省悟,而非否定有为的价值。 因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无所作为,而是尊重规律以免妄为,明确底线莫要甚为,即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二、“无为”思想所蕴含的教育精神 1.“道法自然”的教育理念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意指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客观不变的,它不会因为外力的介入而改变其本来之道。“道法自然”便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在精神,即示施教者应顺乎自然的引导学生,从而使教育活动能够合乎学生的心智发展特征,教育价值取向能够合乎自然本性的发展规律。愚以为,道家的“反智”并非对知识教育自恃否定,而是反对一些人为的干涉使教育逆向而施,反对人为强加的不适教育理念与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异化,使受教者的纯朴本性变质。 2.“不言之教”的教育方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用不辞。”(《道德经》第二章),即是说施教者无须刻意去教授知识,也不宜用过多的语言多加赘述,而是应该身体力行的去感化学生,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指导学生走上正途。用“不言”的方式启发施教者传道授业解惑,相较于“口口之传”的教育程度,亲眼所见、亲身实践更能使理论深入人心。一则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示范教育,一则通过“希言自然”使受教育主体享受到充分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在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言其弊再明其利”的教育手段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且对立的,事物向着其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道”的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此思想正是辩证思维的表现,即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去分析、解决问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当借鉴老子这一思想,从问题的反面切入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运用反面教学使学生深谙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深刻理解内涵,辩证分析问题。 三、“无为”思想所蕴含的教育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道法自然”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主体独立性,坚持因材施教,以期是其所是,成其所成。当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体独立性,坚持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屡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摆脱以往“教”与“学”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鉴于此,高校才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为学生行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成果。 2.“不言之教”的教育方式启发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规避强迫灌输,以期达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为无为,则无不治”,教育中的不行动并非保守地无作为,而是因势利导,采取温和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与接受教育过程中,通过“自为”的方式培养品格。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规律,在尊重其自然属性的前提下采取疏导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实行行为教育。 3.“言其弊再明其利”的教育手段鼓励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用辩证思维贯之教学,以期从矛盾的对立面来说明正确观点,进而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大都以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为主,教师更多地是“唯教材而教”。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浮于表层,难以渗透入心,甚至在当下自媒体充分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对理论知识的真伪存疑。辩证教学的运用,最大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在了解与学习新知时一改以往的坐听天书,而是通过不断地思考求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如此,理论知识方可深入学生内心,求得共鸣。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 [2]黄世虎.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党政研究,2015(06). [3]赵晓培.老子“无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齐鲁学刊,2012(4). [4]宋锡同.无为之境——《老子》无为思想的有为价值 [J]管子学刊,200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