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 |
范文 | 张媛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幼儿园极大的课程自主权,多数幼儿教育机构都打出了建设有本园特色课程的口号,特色课程或者特色班的头衔漫天飞舞。在百度搜索“幼儿园特色课程”几个字,出现的最多是那些看似很具特色的课程,如英语课程、蒙氏课程、亲子课程、珠心算课程、奥尔夫课程、多元智能课程、瑞吉欧课程等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谓是无所不有。然而真正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应该是怎么样,怎样的课程才能真的具备“特色”?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就当前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当前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出建议,以期给当前过分强调所谓“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者一些建议与反思。 【关键词】幼儿教育 特色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77-02 近十几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幼儿园教育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许多幼儿园经历了从开展园本教研制度研究到园本课程研究再到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探索历程,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收获,也有一些误区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反观所接触和了解到的现状则不难发现,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着片面理解特色、盲目追求特色和突出个人意志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和倾向,突出科学性、优质性和整体性原则,以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办园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国内对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政策 国家——地方——幼儿园层层的三级管理模式,使得国内对于幼儿园特色的课程建设开始火热起来,包括园本课程建设。随着经济教育国际交流关系的密切性,很多国外的课程模式被引入到中国,很多幼儿园尝试用国外的课程模式,认为这是幼儿园的一种特色,所以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本身就是在受到幼教业界的重视。 幼儿园课程本身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一生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机会,同样对于幼儿园个体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功能的两大维度。共同性课程是指幼儿园课程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课程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基本发展。选择性课程方面我们可以说课程本身就是要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和幼儿的选择权,最后形成一个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 2.基于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中的建构者和实践者是幼儿教师,本身幼儿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根据课程的一些评价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课程,在过程中去激发自己的热情,这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一所幼儿园都是在幼儿的经验和需求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程建设,关于特色课程的建设,本身就是需要充分分析本幼儿园的具体条件,然后自己形成和完善。在特色課程的建设中,就是能显现幼儿园自身的特色,在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守的教育原则 1.快乐兴趣原则 快乐是兴趣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需要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教师是快乐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营造快乐的氛围,过程是快乐的,结果是快乐的。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用各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引起儿童的兴趣,调动他们全身心的参与。 2.集中高效原则 特色课程要高效,没有高效,特色从何体现?这个原则主要从两个层面来体现:一是将儿童集中起来集中学习,能够营造一个你能我胜、你追我赶的氛围,,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来体现高效的结果。二是将知识点集中起来,即高密度地安排知识点,让儿童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更多地掌握知识。 3.边记边懂原则 成人的记忆特点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儿童的记忆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而且这里所说的“理解”,绝非一步到位的理解,而是分层次,分阶段的。这个原则符合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让孩子们先“记”(积累素材),然后要求“懂”,边记边懂。并且“懂”也是有不同程度的,是指适合儿童大脑发育特点的“懂”,是对所学知识的大概意境的了解,而不一定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意境。儿童能通过动作、绘画、表情等表现所学知识的意境,都是我们定义的“懂”。 三、幼儿园当前特色课程的现状 1.特色课程多样化,英语和艺术占主要比例 当前出现“琳琅满目”的特色课程,如超市的大众商品般出现在幼儿及其家长的视野之中,似乎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别具特色的课程,然而我们从这些课程中看到,英语和艺术占了主要的比例,很多幼儿园甚至标榜为“某某艺术幼儿园”、“某某英语幼儿园”、“某某英语艺术幼儿园”,似乎冠上了英语、艺术这样的词汇就真正能凸显其幼儿园课程在这些方面的特色,或者说是特长。然而我们实际了解到的,并不是标榜上“特色”就能真能有其特色。一般的特色课程都是以特色班的形式出现的,正如一位园长所说,“我们没有特色课程,我们只有特色班。”特色班的教育教学内容不是有机融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部分,而是一条与幼儿园常规课程内容平行的单轨线,是额外补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课。特色班的幼儿较普通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只是多上了几节英语课或艺术课而已。 2.特色课程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研究、重视关键期,就是为了抓住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期,不是说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会增加教育的难度。于是,很多幼儿园利用关键期的说法,设计并开发了一些并不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所谓特色课程,在幼儿尚未达到学习某种知识或是技能的年龄时,就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或者开设过深的课程,希望幼儿在人生早期阶段就能掌握某种知识或操作某种技能。幼儿不再体验浅显、生动的各种经验,不是在生活中学习,而是被迫掌握高于他们接受和理解能力的系统的、呆板的知识或技能,成为“高深”容器。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观察,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虽然学习和成熟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但不依赖学习,学生的生理成熟和发展也能导致其行为的某些变化。所以过早让幼儿接受过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相反,可能起到“揠苗助长”的作用。 3.在特色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盲目复制”与“异化”现象 蒙台梭利课程和瑞吉欧课程在我国的盛行,让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认为这些在国外取得成功的优秀课程模式就能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然而,很多幼儿园只是照搬了其课程的框架,其真正的课程精神所在,他们并不关心。如对于蒙台梭利课程,有的园引进其五大领域的内容,有的只引进数学领域,同样是数学领域,有的使用数学领域的操作教具,有的还是纸上作业,并且部分幼儿园所实施的蒙氏课程都是走样的。再如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优点与特色早就了它的成功,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瑞吉欧课程模式所成长的那块土壤。我们选择学习它的方式却不够理性,盲目跟风和一味的模仿,让我们学习这些优秀的课程模式渐入尴尬境地。怎么样取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所谓“异化”,通常的解释是指事物的本质被扭曲,甚至走向了该事物的对立面。我国在学习国外优秀课程模式时,经常步入“异化”的境地。比如,强调“原始性”音乐的概念,即“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从这一音乐教育理念出发,奥尔夫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各地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首要教学原则。然而,我国学前教育界在引进和学习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实施奥尔夫儿童音乐课程时,并没有把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仅仅注重其形式化,出现了浅表化、片面性、贵族化和时装化的特点。 4.对健康领域关注较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进一步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可见,这两个指导性的文件都把健康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然而遗憾的是,诸多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没有涉及到健康教育。无视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片面追求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發展,这是目前幼儿园特色课程的通病,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四、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以民间游戏的融入为例 1.发动教师和家长,广泛收集民间游戏素材 民间游戏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家长对民间游戏有些偏见,他们开始不喜欢幼儿玩民间游戏。同时,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善于对幼儿进行特长培养,带领幼儿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家长或者从幼儿的安全考虑,将幼儿“圈”在家里,自己玩家长为他们购置的各种高档玩具,幼儿没有玩伴,缺少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民间游戏濒临消亡。为此,我们召开了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然后,发动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一起玩大人们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班级收集民间游戏素材,并将搜集到的民间游戏内容记录整理带到幼儿园,我们对收集到的民间游戏重新进行了筛选整理,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打印装订,印制了“民间游戏集锦”一书,对各班开展民间游戏进行具体的指导。 2.分类开展,与幼儿园课程互相融合 为方便幼儿进行游戏,我们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为四大类: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和民间童谣说唱,密切与幼儿游戏活动结合,在幼儿区角活动时间,渗透开展民间游戏。如益智区投放了翻绳、各种民间游戏棋(考状元、老虎吃小人、过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区投放了“捻捻转”、“绕饶转”,在美工区增加了泥塑、剪纸,在音乐表演区,投放了彩绸、旱船、民间表演头饰、绸扇等,在体育区投放了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并结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标,将一些民间游戏设计到集体体育活动中,既丰富了幼儿游戏内容,又扩展了幼儿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了动手动脑、锻炼身体的条件。 3.引导幼儿改编与创新,赋予民间游戏新的活力 幼儿是民间游戏的主人,也是民间游戏的创造者。民间游戏的材料、玩法、规则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创造改编。 一是创新游戏材料的用途,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块小石子,有的幼儿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戏中当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当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戏中当投掷器。 二是创新民间游戏的玩法。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从游戏的选择、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完成。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使游戏满足不同幼儿的水平,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发展。 三是创编民间游戏的童谣或儿歌内容。由于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幼儿在吟唱儿歌童谣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部分内容的局限性。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反映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变化编入民间游戏的新童谣中,赋予新的含义,使民间游戏的名称、内容、角色、情节、儿歌、童谣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加了民间游戏的魅力。 五、对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 1.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 整个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就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幼儿园的一些课程本身就是需要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那么特色课程不是独立于整体课程建设的。课程本身的建设就是一个开发、实施、评价与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本身就是能够保障幼儿园特色课程健身的一种顺利完成。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参与热情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来,本身就是能够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些知识方面的更新,共同促进课程的一种建设,这样也能够增进科研教学的一种认同感。很多幼儿教师认为课程建设一线工作者是不能够完成的,那么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本身就是可以总结一些教育经验并且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将理论学习与时间知识相结合。据笔者了解,有这样一所幼儿园,在课程的实施上,该园采用的是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成立课程研发小组,组织设计和实施;第二步,确立课程实施小组,进行试验性实践;第三步,引入“自主”机制,共同完善课程。在课程每一阶段,该园都制定了完整的计划,将课程的实施步步推进。该园的“自主”机制颇有一点“课程审议”的味道,即让全园教师都参与到课程调整和设计的过程中来,随时提出疑问或建议。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教师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参与课程建设的价值。同时也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编制并不是幼儿教师遥不可及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越来越透彻,课程质量也会在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念[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8). [2]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文化视角[J].学前课程研究,2007(Z1). [3]章群弟,对园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8(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