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细品活用教材培养思维品质 |
范文 | 谢锦璇 【摘 要】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与学的重要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已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到位的理解,而且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实现理性的超越,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活用教材;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59-01 《比较图形的面积》从显性来看,借助数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掌握一些比较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从隐性来看,引导学生体会“出入相补”的道理与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而这种体会恰恰是展现数学问题的本质。 基于这样的解读,在第一次试讲时主要以同桌合作活动为主,结果孩子们只验证一组图形相等,时间不够充分,体验较少。孩子们合作探究没养成、讨论时间短,各做各的,汇报时很零散、思考性不强,练习是按照书本的流程来上,感觉少了专题研究的味道,所以,经过第二次教研如何体现我们的专题呢。从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再次品读教材,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会有什么样的教材感悟? 一、层次推进,凸显思维的深刻性 怎样突出思维的力度,我们再次走进教材。教材的这个主题图虽然只有简单的,但是我们对教材图认真比较、分析,对问题串进行了梳理,我们就梳理了四个层次:直观观察、联结旧知;单图变形、初悟“出入相补”; 图形组合、再悟“出入相补”;图形灵变、展开空间想象。 1.直观观察、联结旧知。 听课时,当孩子们反馈图1和图3为什么相等时,有的孩子说我们不用动手操作,直接向右平移9格,图形完全重合,孩子运用了第二单元的平移的方法而形成重叠法。当然数格子是最主要的方法,孩子数边线尤为喜欢,他们不仅注意到形状很像,更重要的是关注到它的边线数据不一样高,特别是图5和图6也可以利用刚学的轴对称形成重叠法,因为网格数产生了数格法,因为平称、翻转、轴对称或操作形成了重叠法,孩子们从运动的观念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展利用已有知识去思考新问题的思维能力。 2.单图变形、初悟“出入相补”。 主题图是直观的,第二层面如果要进一步的再思考,其实它接下来的图8、图9、图10时是属于单图变形,就单图变形的基础上初步地感悟出入相补。再观察可以发现问题串也是体现这个层次。问题串第二个图就是深入地再悟出入相补。我们理出了这样一个教学的推进层次。目的就是让孩子在渐进的活动当中,触摸这节课的数学本质。 3.图形组合、再悟“出入相补”。 接下来的层次推进——思维深刻性的推进主要体现在练习层次的设计。从练习中,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第1题渗透分割与平移;第2题体现拼补;第3题体现合并。试上时设计了很多练习,没有层次性,这样试上感觉没有对练习进行层次推进。如何让孩子的思维深刻起来了,这就对教材再进一步的解读,找到隐藏思考点。如:对练一练第3题进行改编,有一个梯形,你能从上面图形中先择一个合适图形,将他们拼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吗?试上时,大部分同学选了2号三角形,追问:为什么选2号,孩子们用格子数量(数据)与边(格子)数来证明。说明图形的研究离不开数据,数学思维严谨、关注数据才能保证思考更加严谨。同时引发用不同的位置来摆放,生成各种图形,方法多样化。 4.图形灵变、展开空间想象。 第四层次的体现,让图动起来,以学生空间想象为主,促进学生空间的观念发展。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中的一个层次,空间观念还有空间知觉、空间表象这两个层次。空间知觉就是孩子动手操作,能够获得的发展空间知觉能力。空间表象必须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的。有了空间表象,如果孩子利用表象,在头脑当中进行一些图形的变化移动变形等等,这样就进入了空间想象。因此最后练习层次的提升,就是空间想象的培养。如:探究通过“出入相补”转化成长方形来进行比较时,这时,让孩子们就此“长方形”闭眼想象,在格子图上先剪小一图形再移拼,你能在头脑中像这样想象一个新的图形吗?为什么我要把教材变这样了,主题图中是不规则图形变成长方形,此时在这里改了一下,我们通过想象把长方形透过移动、拼接成新的组合图形。就是因为我们想让孩子打破一直是规则图形变规则图形的定势思维,把它发展到规则图形变不规则图形,其实是为后面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积累一定的空间表象。这部分没让孩子动手操作以语言描述为主,目的是让他发展空间想象,当孩子空间想象不能支撑的情况下,才借助动手操作,让直观来帮助想象的发展。 二、深度交流,培养思维的其他四性 课的深刻性应应该如何体现呢?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度交流,培养思维的其他四性——创新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这四性我们怎样通过交流呢。 1.组内交流——分层、互补(因生而定、给足空间)。 组内交流的运用,以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合理分工。组内交流,我们让他们分层、互相补充。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域内,能力所能探究的范围进行探究。同时在给足他分享的空间,就是优中差他自己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分享后他们会不断的进步。那么在这个过程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思维的广阔性。我们不是常说一句话,每人一个苹果,拿出来分享了,每人就有好几个苹果。 2.班内交流——另外三性。 A、靈活性 班内交流,课堂生成方法的多样性,就是灵活性。有的孩子用平移、有的用数格子、有的重叠等,这里老师都不断地问有补充吗,有意见吗,这些就是让他们的思维能够在不同的方法之间进行勾连,培养孩子的灵活性。 B、独特性 思维的独创性也体现在长方形变不规则图形,还有方法独特,比如说有的还是用这种方式用那种方法。如果在那天上课当中有孩子深层很独特的方法,把个方法用进去。最后1题剪一剪,将图形A剪成两个部分,使它们能拼成图形B,如果拼成图形C可以怎么拼?先想象后动手操作,孩子就是在“做数学”中获得直观感知、实现几何直观思维水平的提升。(可以剪基本图形三角形,也可以是梯形共有4种方法)充分体现孩子思维的独特性。 C、批判性 那么批判性就是补充意见,每一次我不同意,我对她的意见想补充,那天在其它班试上时,孩子就想到从中间剪,从中间剪的时候,就有孩子提出:“他这样子还不一定能拼成,必须考虑到他的长度”,还有的孩子说:“我从下面讲就考虑到数据。”这些便是思维批判性的初萌。从而使孩子不会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在接受的同时不断地在思考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这其他四性的培养就是通过深度的交流来实现的。当然所有的交流活动都要基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些是我们在教材解读这一方面关注思维品质方面我们所做的围绕专题所做的努力。 总之,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上的探索者,深入钻研、活用教材资源,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呈现出鲜活生动、朝气蓬勃、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气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