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
范文

    毛伟杰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高中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仍具有不稳定性和很强的可塑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良道德风气对高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加强高中生德育,培育高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55-01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并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作了具体部署。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代高中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出了明确标准。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时期。现阶段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中国特色新时代,为他们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广阔舞台。但面对社会多元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冲击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性问题,由于他们阅历尚浅,价值体系尚不成熟,往往缺乏理性思考,不能正确看待,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一、阻碍高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青少年作为未来世界的缔造者,需要应对全球性问题并肩负起人类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新时代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错误的观念影响着高中学生的价值观。传统的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等机制,使得学校在培育学生过程中重视智育而相对忽视德育等,这些因素阻碍了高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家庭教育观片面。

    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行为往往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性格。在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部或者是大部分,将做人做事的能力全盘寄责任于学习,忽视了父母发挥的言传身教作用。家长很少参与到孩子实际教育过程中,也使得孩子在无形中养成了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道德品质的观念。

    在生活中,享乐、攀比等消费主义文化特质也改变着家长的教养观念,影响着孩子的成才取向。社会的浮躁心态与物质性也在家庭教育中蔓延,“考高分、进名校”成为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共同要求,学生的爱好几乎被家长完全置之度外。这种功利性教育,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发展,学习动机显得功利。有些家长总是以不容置疑的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孩子按照他们预设的目标努力,教育过程缺乏平等与民主,容易使孩子自我价值感混乱,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2.学校教育理念功利化。

    目前,高中学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活动在学生发展和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但是传统教育模式却未能达到开展实践活动的阶段,在教材编排与能力测试中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由于国家实行分数取向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升学压力的现实问题,使得教师不得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也常常是教育质量和升学率,造成了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不能全方位发展。

    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然而事实上高中学生能够参加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却非常有限。一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缺少相应的社会支持,能够承载学生集体参加实践的教育基地并不是很多。二是由于高中学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多数情况下学校不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校外实践活动,所以大多教育只是课堂学科教育的思想灌输或是学校的集中理论学习。

    二、提升高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1.加强学生主体的自我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公民个人自身素质和觉悟,最后达到身心健康、思想进步、立志高远的效果。子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文化知识应对高考,还要自觉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养。青年务必把握青春年华,勤学苦读,向模范人物学习,立志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人生终极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高中学生要自觉抵制歪风,做到自省、自励、慎独、慎微,注重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做到娱乐健康、生活健康。热爱祖国,学生就先从热爱家庭、学校、家乡做起;服务人民,就从感恩父母、尊敬老师长辈做起;待人友善,就从学会同学合作相处、关心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做起;诚实守信,就从为人谦虚、信守承诺做起,从一系列小事积极行动起来。高中学生有很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又善于网络和新科技的利用,发挥青年学生的优势,主动加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队”,当好“播种机”,可以使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创造性。

    2.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通过对学生家庭信息核查,发现我校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或自主创业或外出务工,农村经济状况有了较大改观。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尤其是一些祖父母带大的孩子溺爱情况更为严重,他们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在德育方面的教育较少。有些家长甚至出现了金钱至上的理念,宣扬“读书无用论”,并在一些地方蔓延。这些不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确立,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家长首先要牢固确立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为新时代我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家长要改变强势的教育方式,要充分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切不可独断专行。只有在教育中体现自由平等,才能真正教导孩子学习并坚持我党的优良品质。再者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又面临高考的压力,紧张的学习使其情绪波动较大,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并及时沟通疏导。

    三、结语

    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价值观相关问题,继而提升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性认识,逐步树立他们正确、稳定的价值观。只有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起来,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才能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向最终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坚实迈进。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fgjy18047)研究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