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探究 |
范文 | 舒思雨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面临解决入岗前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参加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和岗内的保育职业能力等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挑战,笔者从本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希望能不断适应和满足学生在入岗和岗内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要求的协调性、全面性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职?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问题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95-02 一、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概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教学和实践的指导性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先导性课程。幼儿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因而了解和掌握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和规律,保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是根本和核心。此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文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任务必须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本课程正是承担着培养学生获得学前儿童保育保健能力的重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健康观和保育观,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的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为学生在幼教岗位上科学、合理开展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保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问题现状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性、专业性、职业性等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思维、动作等特征,“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和面临各种问题现状。 (一)课程内容偏理论化,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从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和性质来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本身是一门偏应用型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气管异物、手足口病等概念、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对气管异物处理方法、手足口病如何保健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入岗前面临的各种挑战。 (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学前教育技能大赛的挑战 2012年开始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即学生通过《保教知识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笔试和面试之后,才能顺利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而《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和学前教育技能大赛项目四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测评试题与本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因而,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解决学生入岗和岗内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双重挑战。 (三)教学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主要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课后适宜的作业练习模式,重理论轻保育,忽视保育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在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参加学前教育技能大赛等方面都面临各种不容忽视的挑战,因而教学模式在入岗和岗内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要求的协调性、全面性需进一步完善。 (四)教学组织形式需丰富化 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集体教学形式为主,更适宜讲授相关概念、原理等知识理论,不利于保育实操活动项目的开展,对个别学生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也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目前幼儿园更多以区域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影响学生入园的适应性。 (五)评价方式较单一 评价方式一般为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成绩占80%-90%,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考勤、作业两项构成,期末成绩主要采取试卷考核为主,因而导致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侧重于学生知识考核,忽略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 (六)学生学习兴趣需不断激发 本课程涉及到卫生学、预防医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营养学和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体系,难度较大,不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有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一是自感生物学基础弱,二是认为自己将来承担的是教学任务,学不学这门课程不重要,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引导。 三、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改进措施 (一)课程内容实践化、赛证化 教学内容要加强学生保育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满足岗位职业需求,让学生熟悉幼儿教师的日常保育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从事幼儿保育工作的能力。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为出发点,以幼儿园保教工作岗位需求为落脚点,以证赛考试需求为将本课程五大项目内容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和证赛考点进行对接,即幼儿从入园到离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内容的渗透,《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试题和学前教育技能大赛项目四幼兒教师职业素养测评试题的连接,学生能够更加明晰入岗和岗内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务实对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培养。 (二)教学过程中课证赛知识点通融 根据学生所面临入岗的相关挑战,因而在遵循课程内在基本逻辑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分布和安排:1.整理《保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2.收集学前教育技能大赛项目四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测评试题;3.对相关考试辅导机构模拟题进行分析梳理;4.理清考点及出题内容;5.融入证赛考点内容,将教学过程分为四块:第一块,课程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第二块,证赛考试相关考点;第三块,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第四块,实际教学案例。 (三)“一项能力、两条主线、三种方法、四心养成”,凸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保育能力为核心,教学设计围绕一条横线(基础知识、理论学习、证赛考试相关考点)和一条纵线(职业岗位能力的养成)来展开。在教学实践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三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的实践化教学模式。 (四)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考核的内容:教学评价以发展学生保育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解决实际保育问题的能力。以平时考核(主要是课堂考勤、练习题和证赛考试试题完成情况、学生课堂参与与积极表现情况等,占20%),实训考核(各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成果等,占40%)和期末考核(试卷考试,占40%)评价的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幼儿园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以对学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指导相结合 在教学组织中,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集体教学部分,主要侧重于课程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等知识点以及证赛考试相关考点内容的讲授。小组活动部分,侧重于开展保育实操中的真实情境模拟、项目活动等,平均每班24-25人,分成六组,然后以小组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例如:项目二“膳食与营养”中,开展小组团队活动,从食品选购、烹饪方式、指导幼儿识别食物及进食等,完成情境模拟和项目活动。个别指导部分,侧重于课程知识难点、练习题、证赛考试疑难点、保育实操中的困难等,进行个别指导。 (六)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1.树立“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幼儿园保教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文件中指出幼儿园工作必须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因而加强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工作是保教结合的性质,幼儿健康成长是学前教育教师的首要责任。 2.趣化内容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情境模拟活动等,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事例、生活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例如:“儿童生理疾病及其预防”的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常见的生活经验,“吃香蕉防便秘”“用伤湿止痛膏防治冻疮”“擤鼻子的学问”等。 3.细化预习任务 对于实操项目和活动,课前将教学任务告知学生,如:活动前准备哪些材料、阅读哪些内容、需要思考的问题、需小组自主完成哪些实训项目等,减少学生在实操训练中自主学习的阻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独立开展活动项目的动手能力。 4.创新学生自主复习的方法 对于课证赛相关知识点和考点部分,课后及时复习,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巩固记忆,同时也能起到加深理解、温故知新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10分钟,复习上一节的主要知识点,突破惯用的方式,尝试请学生们自主进行复习,或以个人为单位,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提问,另一个同学来回答,或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问答,一组完成后,学生自行推荐或举荐,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温故知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 四、结语 针对高职学生面临解决入岗前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参加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和岗内的保育职业能力等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挑戰,笔者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希望能不断满足、适应学生在入岗和岗内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要求的协调性、全面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汪乃铭.学前儿童卫生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陈新能.学前教育大专生《学前卫生学》保育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 [3]郦燕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潘秀萍.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