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谢振宁 【摘要】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导学法为教学手段,将初中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提高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149-02 前言 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把握其中的深刻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必要性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分析,从问题的科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1.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必要性探析 初中数学阶段的教学不仅是将数學知识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而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完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和学生的教学互动,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进行掌握。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1]。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1 问题的设计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法,首先就需要根据教材设计问题。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材的教学目的进行,且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的完成对教材的指引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 数学知识的构建离不开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灵活的掌握其应用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将一些学生现有知识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抛给他们,并结合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其学习新知识。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如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有哪些应用,通过这些问题的建立,让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联想,就像商场中平面引导图的位置确定,以及逃跑路线的规划等,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能够对各个点位置用坐标进行表示。除了这些外,教师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将坐标系和方程等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如列出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将其分别在坐标系中进行表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解为直线的交点,从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其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讲和思考,为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2]。 2.3 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巩固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体系相对繁杂,一些数学知识在完成学习之后,如果没有适当的复习就会造成一定的淡忘,而问题导学法作为良好的教学方法,也能够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例如,某教师完成了概率学的教学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效掌握,在学习后一到两天内,采用的问题导学法对概率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骰子,并对同学进行提问,如掷出骰子,偶数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能被3整除的概率又是多少?大于3的概率和小于3的概率相同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引起学生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既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惑,又进一步理解了概率的内涵。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以6个面作为概率事件,且发生的概率相等,其中能被3整除的有两个事件,从而得出了其概率为■,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概率知识的复习。 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以问题导学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对问题的讨论中,并尝试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同时该教学方法也能够提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应用中对数学知识有着更深层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许芬英,潘小梅.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思考性问题类型及其设计[J].数学通报,2016(10):13-17. [2]徐国明.核心问题引领教学的思与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8):47-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